將建成的國際陶藝園規劃圖
中國日報網消息:昨日(16日)隨著中國首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長沙銅官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內的長沙銅官窯研究中心在望城丁字鎮彩陶源村鏟下第一鏟土,標志著長沙銅官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考古工作啟動,也預示著唐代詩人李群玉筆下“焰紅湘浦口,煙濁洞庭云”的長沙銅官窯恢宏氣勢將重現湘江畔。
去年獲批首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長沙銅官窯位于望城石渚湖至銅官鎮一帶,是唐代南方規模巨大的青瓷窯場之一,始于中唐,衰于五代,大約經歷了200年之久。唐代的長沙銅官窯是我國釉下彩技藝的最早發源地,代表了這一時期湖南乃至全國陶瓷藝術的最高水平。在望城銅官窯遺址上發掘出幾座極具考古價值的“龍窯”,“龍窯”拱起于山坡之上,堆積厚度達3.7米。目前尚存的遺跡遺物有46處,如燒窯遺址(龍窯)、窯具、挖泥洞、作坊,還有大量的出土陶瓷器文物。1988年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列為全國100個重大遺址保護項目,去年,成為中國首個獲批建設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銅官窯考古掀開新的一頁
自1956年被發現以來,長沙銅官窯先后經歷了4次正式的考古挖掘,出土文物過萬件。但由于各種局限,發掘成果不能滿足現在國家考古遺址的要求,有限的考古資料也制約了學術界對長沙窯的研究。昨日,長沙銅官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考古工作正式啟動,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將最大限度的從田野考古工作中獲取有關長沙銅官窯的信息,讓陶瓷工藝上彰顯大唐盛世風采的長沙銅官窯再放光彩。
湖南考古研究所所長郭偉民說,銅官窯將以世界一流遺址公園的姿態,再現當年“焰紅湘浦口,煙濁洞庭云”的繁榮興旺生產景象。
既是遺址又是公園
據長沙銅官窯遺址管理處主任文德霖介紹,以往考古工作是在與群眾生活完全隔離狀態下進行的,而考古遺址公園的最大不同之處在于,經過第一階段的大規模考古發掘和建設后,公園里的考古發掘和文物展示將同步進行,群眾能夠直接感受歷史文物、考古研究帶來的真實震撼。
公園以龍窯遺址區為核心,周邊規劃了農耕文化博覽園、唐村旅旅區、山灣部落等景區,“銅官窯十景”像顆顆明珠散布在各個景區。從規劃圖上可以見到,不論是道路還是景觀都遵照了自然生長或土生長的模樣進行設計,人們在園內腳踏的將是村道、田埂;見到建筑都似乎是見到了“歷史的碎片”。同時為體現遺址公園的特色,遺址核心區將設立考古體驗區,而在唐村設立模似考古現場,人們可在遺址公園里充分回味歷史、考古帶來的樂趣。
此次考古工作規劃將分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2010-2015年。主要任務是對長沙銅官窯遺址區域的邊界、遺跡內涵與分布進行全面調查,在此基礎上選擇最具代表性的、保存較完好的、有展示價值的窯爐、窯業堆積和窯址作坊區進行發掘,以期解決長沙銅官窯龍窯的整體構造、熱工技術、制作工藝流程等學術問題,為遺址公園提供展示本體。第二階段:2015-2020年。為中長期考古發掘計劃。將對長沙銅官窯的市場區、碼頭區、墓葬區進行系統發掘,出版發掘報告,為復原長沙銅官窯遺址真實的歷史景觀提供原始資料。
來源:長沙晚報(記者 田芳)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