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成市長在做演講(攝影 宋文偉)
中國日報網消息:2010上海世博會專題論壇“軌道交通:城市文明的傳承與創新”于3月18日上午在常州召開。來自上海世博局、江蘇省和常州市的領導,以及400多名專家學者、國內外企業代表參加了論壇。
中國的軌道交通始于晚清,是中國進入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標志,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社會的前進。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軌道交通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
常州是我國軌道交通發展的典型之一,主要表現在產業發展迅猛、企業充滿活力、研發能力增強、國際合作擴大等方面。
常州市王偉成市長說,經過多年的發展,軌道交通產業已經成為常州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新的經濟增長極,具有較好的產業基礎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數據顯示,2009年,常州市已擁有軌道交通企業60多家,常州軌道交通產業園先后被確定為“國家火炬計劃軌道交通車輛及部件特色產業基地”和“國家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
最近幾年,常州軌道交通產業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在增長。2009年,產業銷售收入已經超過200億元。形成了軌道交通產品研發、配套、制造產業鏈,其研發和生產能力涵蓋了整車95%以上的部件裝備。其中城市軌道交通牽引傳動控制系統占全國同類產品總量的45%,車輛內裝飾系統的市場覆蓋面達60%。
常州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常州軌道車輛牽引傳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今創集團有限公司等研發生產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有較強的競爭力。
此外,常州已構筑了較為完整的研發創新體系。戚研所是我國鐵路機車車輛材料及制造工藝的專業研究機構,主持研究的“時速250公里動車組高速轉向架及應用”項目,獲得200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王偉成說,軌道交通改變了城市發展的模式,促進了區域經濟的均衡,加速了生產要素在城市之間、城市內部的流動,帶動了各個城市和城市每個角落的發展;軌道交通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生活內涵,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他還指出,后危機時代軌道交通產業的發展也將出現新的變化。
為應對金融危機,世界各國都推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其中一條重要舉措就是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我國將有30多個城市近期建設總里程達3000多公里的軌道交通。到2020年我國還將建設城際軌道交通和客運專線1.5萬公里,需要投入2萬億元,可以為軌道交通產業提供7000-8000億元的市場空間。
低碳經濟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題,我國軌道交通事業已跨入大提速、高科技時代。企業將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加快結構轉型升級,在新的起點上實現產業質的提升。
軌道交通產業鏈長、投資量大、科技含量高,企業單打獨斗難以適應這些要求。隨著軌道交通產業大發展時代的來臨,國家、地區、企業之間在資金、技術和市場方面的合作必將進一步加強。
作為國內軌道交通產業的重要基地之一,常州將把軌道交通產業作為發展重點,堅持以技術創新為主導,實施“高起點、高技術、高水平”戰略,走“國際化、標準化、信息化、自動化、專業化”發展道路。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形成年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30家以上,超10億元企業15家以上,至2015年產業年銷售收入超過1000億元,把常州建設成為中國重要的軌道交通產業研發和生產基地。
來源:中國日報江蘇記者站(記者 宋文偉) 編輯:單萱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