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3月17日下午,由廈門大學和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主辦的第二屆海峽兩岸口譯大賽廈大選拔賽決賽在囊螢三樓報告廳成功舉行。出席此次比賽的評委是來自廈門大學口筆譯資格證書考試中心的全體老師。從初賽中脫穎而出的35名選手參與此次決賽的角逐。
此次比賽的選拔分為兩輪。第一輪主旨口譯,35名選手按照抽簽順序依次上臺,先是聽中文篇章后做英文口譯,接著看一段英文視頻做現場中文演講。翻譯時間不得超過45秒。內容包括經濟危機、谷歌退出中國等眾多當前熱點問題。這一輪對選手們的聽辨理解、及時的信息加工處理能力、英語重構及表達能力和專業詞匯積累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第一輪過后,有14名選手進入第二輪的對話口譯環節,即為對話中的中、英文嘉賓做口譯,時間由主持人提示。來自英國的Paul和Mark作為外國友人代表參加了討論。話題是低碳經濟與環保節能。對話涉及哥本哈根會議、上海世博會以及中國和英國對于低碳經濟做出的努力等。這一輪是對選手筆記速記能力、短期記憶和信息加工能力、背景知識積累和雙語表達能力的大考驗。

選手在自信地演講
經過兩輪激烈的角逐,8名選手獲得了代表廈門大學出戰海峽兩岸口譯大賽大陸總決賽的資格。其中,陳思佳獲得了特等獎,趙肖和韓潮獲得了一等獎。作為推動海峽兩岸的教育和學術交流,加深兩岸在口譯領域的理解與合作的橋梁,期待他們有更加出色的表現。
據廈門大學口譯組老師肖曉燕老師介紹,本屆海峽兩岸口譯大賽的賽程設置與上屆相比更為成熟,對比賽的環節不管是內容還是形式都做了一些調整,使比賽既不失專業水平,又倍具觀賞性和趣味性。而參賽選手們雖然年紀不同,口譯學習的程度和能力也參差不齊,但比賽考核的不僅僅是參賽選手的英語能力,更考驗他們的臨場應變能力,心理素質,以及體現出來的專業素養。
來源:中國日報福建記者站(記者 胡美東 實習記者 黃桂華) 編輯:馬原 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