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熱帶和濱海是海南三亞最獨特的魅力。早在1986年,三亞市就提出建設“國際性熱帶濱海旅游城”的目標。如今,23年過去,三亞已從小漁村發展成為世人向往的熱帶濱海旅游目的地。記者采訪發現,游客普遍對三亞的氣候和美景贊不絕口,但對酒店價格瘋漲造成旅游成本增加和軟、硬環境方面的欠缺頗有微詞。
三亞,究竟離游客期待中的國際性熱帶濱海旅游城市還有多遠?
酒店房價瘋漲凸顯短視行為
春節期間,三亞高端酒店價格瘋漲,房間均價每晚1萬元以上的酒店比比皆是。連家庭旅館也漲至每晚1000多元,游客旅游成本大大增加。
在三亞過春節的山西游客趙成志一家三口住在大東海區域的一家酒店。趙成志說,往年冬季,他所在公司來這個酒店開會,一間房每晚也就1000多元,這次漲到4000多元。“住上5天,光住宿費就得2萬多元。”趙成志給記者做了一個比較,他們全家去年10月去馬爾代夫7日游,每人花銷才7000元。
已在三亞工作一年多的王德光告訴記者,春節期間,他幫朋友在大東海訂酒店,平時每晚480元的套房,現在漲到8000元。“漲幅太離譜了,已經違背正常的市場規律。”
多位游客向記者表示,春節期間三亞酒店房間和餐飲不合情理的漲價行為,使美麗三亞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對他們今后選擇旅行目的地也會造成影響。
旅游軟、硬環境均有待改善
來自北京的游客李小蕾說,除了高檔酒店發展快外,三亞的商業還比較落后,特色商品不夠豐富,商品品牌也不多,而且購物場所條件較差。“一些大超市入口處連購物車和購物筐都沒有,收銀員告訴我,你自己到超市里面去找吧。”
三亞交通環境差也是游客普遍反映的問題。在市區,記者看到,兩輪、三輪摩托車和汽車互相搶道,交通擁堵問題突出。
在三亞灣的海灘邊,“嚴禁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在三亞灣綠地沙灘上行駛和停放”的標語格外醒目。但記者看到,沙灘上拉客的三輪摩托車不時穿來穿去。游客陳儒說,這既讓人感到很不安全,也影響游客漫步沙灘的心情。
來自山東的游客李女士說,三亞出租車行業和餐飲業的服務也不規范。“打車非常困難,拒載現象比較嚴重。”她說,“去大排檔吃飯,商家不明碼標價,也不給發票。”
2009年,三亞市委政策研究室對三亞旅游發展環境進行調研,結果顯示,70%以上的被訪游客認為三亞旅游最需改善的是服務質量,其中49%的游客認為最需要改善的是從業人員的服務態度,21.4%的游客認為是景區景點秩序。調研組了解到欺客宰客、強制消費是旅游投訴熱點,問題主要集中在海鮮大排檔、出租車、旅游商品市場等環節。
國際性旅游城市之路仍漫漫
海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胡永和說,政府和旅游行業都應該想辦法開發深度和多元的旅游項目,吸引游客多元消費。“光靠提高酒店價格獲利等于殺雞取卵,這是一種短視行為,也是一夜暴富心理在作怪,三亞旅游企業應該有打造百年老店的長遠眼光。”胡永和建議,政府部門應加強對旅游市場的管理,嚴格執法。
海南省旅游發展研究會副會長王健生認為,三亞建設國際熱帶濱海旅游城市,很關鍵的一點是要實現知名度、美譽度和游客忠誠度的共同提升。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王暉余)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