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海南旅游房地產住宅化傾向帶來的高空置率等問題日益凸顯,據統計,在海景房最集中的三亞灣等地,小區內的常駐率大多在20%左右。在20日舉行的2010博鰲國際旅游論壇地產與旅游主題論壇上,專家呼吁,海南要大力發展分時度假酒店等多種形式的旅游房地產,使海南成為中國旅游房地產的樣板。
海南省文昌市“中南·森海灣”樓盤定位為62萬平方米海灣公園人居。據該樓盤銷售總監王靖南介紹,從開盤至今銷售3000多戶,購房者全部都是島外人,而入住率不到10%。
“一次性銷售的房地產發展模式將造成‘三浪費一增加’,即樓房空置浪費、浪費基礎設施、浪費公共服務設施、增加管理成本。”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總規劃師宋祎說,“因此,海南旅游房地產的規模和檔次都亟待提高,相關配套設施也有待完善。”
此外,海南房地產的開發屬于資源導向型開發,對自然生態資源和旅游資源的占用和依賴度高。而目前常規房地產和旅游房地產在區位上均偏向濱海、濱湖、山區等優質資源區域,存在明顯的競爭,許多地區將規劃的旅游用地大量改為住宅用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品質的旅游房地產的開發空間,一些披著海南旅游資源“華麗外衣”的常規房地產發展勢頭迅猛。
目前,海南已意識到純居住型常規房地產比重過高帶來的隱患。《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海南“積極引導和發展與旅游業相適應的房地產業,科學規劃房地產業發展的類型、規模和速度,鼓勵有實力、有信譽的企業發展富有海南特色、高品質的星級賓館、度假村等房地產項目。加強產權式度假酒店的開發、建設、銷售等環節的規范管理。穩步發展滿足避寒、療養等不同需求的度假居住型房地產。鼓勵發展家庭旅館經營和房屋租賃經營”。
海南省副省長姜斯憲表示,“各市縣政府及開發企業要把目光放遠點。你們所擁有的資源是最好的,不要光做商品房,一次性就把它賣光了,要把最好的資源用于持續性的經營性項目,如多建設一些度假酒店、主題公園等,既能夠保證企業的長期利潤,又能豐富海南國際旅游島旅游內容。”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朱中一認為,海南發展房地產,要從以前的常規房地產開發銷售,轉向以滿足國內外旅游者的旅游度假休閑需求相適應。同時,抓緊制定培育和發展二手房市場和租賃市場的政策,鼓勵島外購房者將閑置的住房直接出租或者與物業公司簽訂協議,請物業公司代為出租。“這樣既使住房持有者與物業公司都能受益,更能將閑置的住房提供給旅游者租用,實現旅游公共資源使用效率最大化。”
中國生產力策劃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何紅光認為,海南旅游房地產發展方向應該走聯合買房的道路,走分時共享的模式。同時,創新旅游房地產的產權模式,提倡旅游房產不賣一套,只賣一份。“讓這一份份的旅游房產的使用權能夠流動,所有權能夠流通,形成產業化的模式。這樣,國際旅游島的旅游房地產就將成為中國的樣板。”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