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服務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一直帶給人類福祉,那么這些天氣事件之間又有著什么樣的聯系,這次席卷西南的旱情是怎樣引起的?今后還會發生類似的情況嗎?昨日,四川省氣象局氣候中心主任馬振峰接受本報專訪,具體解讀西南干旱和全球變暖以及城市生活之間的聯系。
成都商報:成都前兩天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高溫,現在天氣又冷了起來,市民都很關心,這是什么原因?
馬振峰:主要和天氣系統有關,前兩天是西北下沉氣流控制,現在是冷空氣的作用。
成都商報:一提起熱,市民就會想起厄爾尼諾,就會想起干旱,很多人看過《后天》《2012》這些災難片,都會想到影片里的極端天氣。目前西南的干旱形成究竟是什么原因?是不是越來越嚴重了?
馬振峰:青藏高原熱力因素、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冷暖空氣“不配合”三個因素引發了四川省的旱情。它是因為大氣環流異常造成的。目前,由于四川省和西南其他省份受“世界屋脊”的影響,輸送到我國西南地區上空的水汽不充沛,同時南下的冷空氣偏東偏北,造成四川省以至西南地區出現干旱。其次是厄爾尼諾影響。在此影響下,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偏暖,副熱帶高壓整體偏強,東亞季風攜帶的水汽與北方南下的冷空氣相遇,導致我國東部降水較多,北方降雪頻繁。相反,我國西南地區是下沉氣流占優勢,常出現晴好少雨天氣。最后是冷空氣時機的原因,上個冬天雖然有冷空氣來影響四川,但大多數的冷空氣并沒有到達四川,而是從四川的邊上打了一個擦邊球。同時秦嶺讓不強勢的冷空氣翻不過那座山,依然無法對盆地造成影響。
其實,四川的連續干旱事件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全球氣候變暖大背景下極端氣候事件增多、增強的具體體現。去年以來,四川的氣溫變化情況與全國基本一致,近百年增暖的幅度也達到了0.74℃/100年。這說明四川天氣氣候變化和全球氣候變暖大背景密切相關。
因為,這次干旱的發生是在氣候變化背景下的一次極端氣候事件,因此不適合和往年的干旱作比較。
成都商報:既然是一種極端天氣,那么現在的極端天氣是不是越來越多了?
馬振峰:極端天氣,是指在一定時期內,某一區域或地點發生的出現頻率較低的或有相當強度的對人類社會有重要影響的天氣氣候事件。通常講,一般30年或50年難得一遇的天氣現象,即可視為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近年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越來越頻繁,而且程度日益加深。如這幾年,我們頻頻感受到劇烈的低溫寒潮、干旱、雷暴,主要就是因為大氣環流異常,加之厄爾尼諾現象。在可預見的未來,類似的極端天氣將會越來越常見。
因此,我們提倡全社會都來保護環境,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是很必要的。
成都商報:目前,民眾的注意力還集中在對天氣預報準確率上,天氣預報為什么有時候會不準?
馬振峰:天氣預報是一門科學,它的歷史和地球的演變相比太短,還有進步空間,況且,成都的天氣情況較為復雜,預報有難度。肯定有不準的時候。不過,目前我們在溫度的準確率上面已經超過70%,降水的預報準確率接近70%,在國際上都是排在前列的。
成都商報:四川的氣候變化近50年是什么趨勢?
馬振峰:天府之國正處在一個氣候變化的敏感時期。氣候專家剛剛完成一份四川近50年氣候變化報告,通過從1961年到2006年的對比分析,他們得出四川氣候變化總趨勢:氣溫越來越高,降雨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