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昨天,浙江省民辦教育協會會長黃新茂遞給記者一份《浙江省民辦中小學辦學現狀的調研報告》。調查統計數據顯示,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民辦教育促進法條例》以來,至今6年,全省新增完全由社會力量舉辦的中小學(不含民工子女學校)43所;因各種原因終止辦學的純民辦中小學21所;已被政府接管轉為公辦學校的12所。后兩項合計,共有33所純民辦中小學相繼消亡。當輿論都在為“大學離破產門還有多遠”而呼吁時,我省民辦中小學也面臨同樣的窘境。
這意味著,近6年來,全省民辦中小學僅凈增10所。反觀公辦中小學,僅杭州市就不止新辦了10所學校。對于民辦教育界來說,這絕對不是一個令人興奮的信號。
今年2月26日至3月11日,黃新茂等人組成的調研組先后到浙江的寧波、杭州、嘉興等10個地級市進行實地調研。調研發現,浙江省民辦教育的發展步履維艱,整體面臨日益加重的生存壓力。2009年實施的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改革,對民辦教育尤其是民辦基礎教育,又是一次嚴峻的考驗。
黃新茂給記者看了這樣一組數據:其調查的135所民辦中小學中,有110所在學費收取標準上受到當地物價部門的限高制約;同時,有68所學校有300萬元以上的欠債,其中欠債總額達1000萬元以上的學校有39所,有15所學校借貸資金占學校財產總值50%以上。
調查數據還顯示,浙江省現階段至少有約占總數60%的民辦中小學,教師人均年收入低于當地公辦學校;而其中三分之一左右的民辦中小學,教師年收入與當地公辦學校教師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浙江省60%以上的民辦中小學已沒有提升教師待遇的空間,而且依據其現有的財務收支狀況,也無法憑自身能力進一步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與公辦學校不同,浙江多數民辦學校又都沒有公共財政的有力支持。
一言以蔽之,浙江民辦教育已開始陷入資金困局。其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優秀教師流失,間接后果則是令家長望而卻步,逐步導致生源不足,學校不得不終止辦學。
除了資金問題,黃新茂認為,真正的民辦學校還不得不面對來自公辦名校和“國有民辦”學校的雙重擠壓。全省公辦學校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因為免費、優質,深受家長青睞。不僅在浙江,全國各地都是如此。
來源:錢江晚報 編輯:馬原 柏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