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月來,西藏自治區發改委一直在忙著匯總和審定各單位上報的規劃項目。“落實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的一系列舉措即將成型。”西藏自治區發改委主任金世洵說。
這意味著,2010年1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為西藏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發展繪出的美好藍圖將更加清晰。
對拉薩市城關區措美林居委會的低保戶巴桑來說,美好藍圖來得更早和更實惠。春節藏歷新年前,為貫徹落實座談會精神,西藏出臺了六項保障困難群眾生活的政策。巴桑一家5口人領到了3000元生活補助,過了個紅紅火火的新年。
“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經常遭受毒打”是巴桑的農奴父親苦不堪言的回憶。巴桑感嘆自己生活在一個好時代,他在自家的窗前掛上了一面五星紅旗,以此慶祝3月28日第二個“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
51年前的3月28日,經過波瀾壯闊的民主改革,西藏百萬農奴翻身做主人。民主改革以來的51年,是西藏面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各族群眾生活不斷改善的51年,也是西藏對經濟發展思路不斷探索的51年。
胡錦濤總書記在座談會上提出“西藏發展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道出了雪域高原各族各界群眾的心聲。
“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發展路子成亮點
在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孫勇看來,西藏是一個經濟結構特征十分突出的區域。一方面,人口稀少、農牧區人口占很大比重,豐裕自然資源稟賦短期難以利用,環境承載能力脆弱;另一方面,文明進步的基礎極其薄弱,宗教文化傳統十分濃厚。
同時,西藏商品經濟極不發達,長期面臨境內外敵對勢力、分裂主義分子的滲透破壞,固邊穩邊、反分裂斗爭任務十分繁重。“一個地區的發展中同時具備這幾大特征,舉國罕見。”孫勇說。
從農奴社會直接邁入社會主義社會,西藏社會制度變革跨越千年。
30年來中央先后召開5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探索和制定西藏發展之路。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明確指出,西藏要堅持走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路子。
西藏自治區主席白瑪赤林認為,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路子符合西藏發展階段性特征,是充分把握西藏各族人民新期待的歷史選擇。
在藏北念青唐古拉山誕生的5100礦泉水,如今的銷售市場已擴展至數千公里外的北京、上海等地。西藏冰川礦泉水公司總裁付琳說,由于產品供不應求,他們已在建設第三條生產線使總設計能力達到30萬噸。
在去年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外貿出口的大背景下,拉薩青稞啤酒向美國出口2萬多件。拉薩青稞啤酒的原料采用30%的西藏青稞和70%的澳麥麥芽,并針對美國消費者的口味改進了配方。拉薩啤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羅布次仁認為是“特色”使得自己的產品逆市熱銷。
青稞啤酒、5100礦泉水只是西藏特色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西藏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使其成為西藏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支撐點。2009年,西藏投資8.3億元用于產業發展,超過過去5年的總和;同時落實國家產業振興貸款貼息和投資補助資金達1.1億元,是“十五”以來中央投資用于扶持西藏產業發展力度最大的一年。
旅游業的帶動輻射能力則超出了許多人的想象。“以前根本想不到家鄉的山山水水還能賺錢。發展旅游業讓我們找到了新的致富途徑。”米林縣南伊珞巴民族鄉瓊林村的珞巴族村民達林去年開設了家庭旅館,賺了五千元錢,喜不自勝。
“安居樂業”讓西藏百姓分享社會發展成果
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山南地區昌珠鎮克松村村民達瓦次仁去年搬進了政府幫助修建的2層樓新房里。新房占地面積210平方米,共有9個房間。通過農牧民安全飲水工程,政府把自來水安裝到了他家院子里。此外,政府還出資為他家修建了沼氣池,清潔能源改變了家里的能源結構,結束了燒柴煙熏火燎的歷史。
達瓦次仁說,以前家里住的是一個有3個房間的土坯房子,屋內低矮陰冷,需要彎腰才能進入房間。家里的5頭牦牛和人睡的地方僅隔一道矮土墻。
修新房總共花了10萬元錢,其中政府給了1萬元補助,銀行提供了3萬元的無息貸款,自己家里出了6萬元,政府的幫助讓他的“安居夢”提前實現。
從2006年開始,西藏開始實施農牧民安居工程。居住條件的改善,使西藏農牧民切實享受到社會發展的成果。截至去年末,安居工程共使23萬戶、120萬農牧民住上了安全適用的房屋。今年西藏將一鼓作氣解決剩余的42882戶住房條件比較差的農牧民的住房問題,確保全區農牧民都住上安全適用的房屋。
西藏自治區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2009年,西藏自治區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532元,增長11.2%,增速居全國首位。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提出西藏到2015年農牧民的人均收入要和內地的差距明顯縮小,到2020年,接近全國的平均水平。在2020年之后,和全國一起實現小康的目標。
白瑪赤林認為,西藏要以發展現代農牧業為基礎,同時發展旅游業、藏醫藥業等,在增加群眾收入上建立一些長效機制。
數據顯示,自2001年中央召開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以來,國家為西藏提供財政補貼和進行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3100多億元,建成了以青藏鐵路為標志的一大批關系到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項目,有力地促進了西藏實現跨越式發展。
這是西藏歷史上發展最為深刻、變化最為巨大的9年。9年中,西藏農牧民的人均純收入連續7年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同時,農村的水、電、路、通訊、農房、飲水安全和其他各個方面,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進一步增強了西藏各族群眾的向心力,也為西藏的穩定和繼續發展提供了保障。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巴桑頓珠說,目前西藏社會局勢非常穩定,因為老百姓都意識到,分裂動亂是禍,團結穩定是福。
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在原來的“三個確保”中添加了“確保生態環境良好”內容。在白瑪赤林看來,這意味著國家把生態建設作為一個重要的目標,對保護好西藏的藍天碧水來說是個大好機遇。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極”之稱,西藏海拔4000米以上的土地占全區面積的92%,是亞洲乃至北半球氣候變化的“感應器”和“敏感區”,在外界干擾下,生態環境極易破壞且難以恢復。以西藏為主體的青藏高原,在影響地理環境格局、穩定氣候系統、保障水資源安全、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為此,中國將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工程確定為國家重點生態工程,計劃投資155億元,實施3大類10項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工程,到2030年基本建成西藏生態安全屏障。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提出要使西藏成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儲備基地”,這讓中國工程院首位藏族院士、西藏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局長多吉明確了今后工作的方向。不過,他也明確指出,西藏只會有重點、有選擇地開發一批礦區,而不是“村村點火、戶戶冒煙”。“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西藏不會為了一時的經濟利益而破壞優美的自然環境”。
“寧可少要經濟效益,也要為子孫后代留下好的生態環境。”西藏自治區環保廳廳長張永澤說,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
來源:新華網(記者 顏園園 胡星)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