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現代漁業公司建造的一艘200噸鐵船。(記者 蘇曉杰 攝)
中國日報網消息:海南的海洋面積全國最大,資源也最豐富,但論起海洋經濟,海南卻在沿海省份中靠后,這是為什么?缺乏開發海洋經濟的龍頭企業!不過,用不了多久,這種現象就會改變。南海現代漁業公司,海南一個正在崛起的海洋經濟龍頭企業,它從瀕臨破產的漁業公司起步,短短4年,從凈負債1億多元轉為凈資產1億多元,從年虧損1700萬元轉為年盈利260萬元,從海南省重點維穩單位實現徹底穩定,掀開建設“海上海南”新的歷史篇章。
曾經資不抵債1億多
南海現代漁業公司,曾經是海南響當當的國有企業。其前身是1954年成立的水產總公司,一度位列廣東八大企業之一,職工最多時超過6000人,其輝煌今人已難想像。
然而,面對市場經濟,由于未能及時轉身,公司經營每況愈下。1990年代初期公司貸款6000萬元投資房地產。樓市泡沫破滅后,公司經營急轉直下。至2003年,已嚴重資不抵債,申請國家政策性破產。至2005年,公司賬面總資產8857萬元,而總負債高達1.945億萬元。
企業陷入停產,各種矛盾爆發。近千名下崗職工數百萬元生活費被拖欠多年,退休工人數百萬元的醫療費數年得不到解決,職工不斷集體上訪告狀。
4年改革從陣痛中獲新生
轉機出現在2006年3月15日。
作為老牌國有企業,也是海南海洋經濟最大企業,破產?還是新生?省國資委重組公司領導班子,希望找到答案。新領導班子發現,企業干部職工思想混亂,情緒悲觀,整個產區分布著十幾家歌舞廳和燒烤園,等待著破產關門。而事實是,企業擁有良好碼頭資源,如果能夠調動職工積極性,把市場機制導入企業,完全能夠闖出一片新天地。
企業新班子到任后,以實際行動關心職工疾苦。把企業所有人員的醫療保障由企業統籌轉向社會統籌,解決企業干部職工生病只能等死的局面;從有限的資金里拿出80多萬元解決了人員已死亡多年和患癌癥等重大疾病的住院費用;申請核銷1.18億元拖欠的社會保險費……
行動立竿見影,上訪主力軍轉為改革排頭兵。在公司第18屆職工代表大會上,179名職工代表無記名高票通過《公司改革方案》。“主輔分離,主業引進戰略投資者,做強做大,剝離輔業并分類改制,分塊搞活”成為改革方向。
2006年底,新公司掛牌,企業完全導入市場機制。
改革大刀闊斧進行,根據業務分工,將原有二級單位全改為獨立法人單位的項目子公司,實施預算管理,引入績效考核機制。吸引有實力的投資者合作開發項目,關閉了醫院、幼兒園、海口辦、廣州辦等企業辦社會部門,學校順利移交地方政府。企業不僅實現輕裝上陣,更充分調動職工積極性。
與此同時,公司依法維權,恢復生產經營。清理多年沒有履行義務的租賃合同,追回企業債權197萬元,拿回被違規查封的600萬元資金,查處企業內部小金庫,恢復造船廠、制冰廠二級單位生產經營。
2005年,企業資不抵債超過1億元,年虧損1700萬元;2009年,企業凈資產超過1億元,并實現利潤260萬元,2010年目標是利潤超千萬。而這一切變化,是在沒有投入發展資金的情況下發生的。
打造海南海洋經濟發展航母
資不抵債1億多元的企業還能浴火重生,原因雖然有很多,但海南開發海洋經濟需要龍頭企業是現實。
黃海、東海和渤海漁業資源已枯竭,而我省管轄的南海海域漁業資源非常豐富。但我省漁港建設嚴重滯后,根本不能滿足漁業發展需要。
南海現代漁業公司總經理邱濤說,海南發展應以漁港建設和補給服務船隊為切入點,以海洋漁業實現產業化為突破口,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和資金支持。
2009年9月3日,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同意把南海現代漁業公司作為全省發展海洋漁業的政府投融資平臺,賦予它三項任務:搭建海洋產業投融資平臺,解決行業發展資金瓶頸;做好漁港建設與服務補給加工船隊建設;對全省漁港進行“統一運營、統一管理”,發揮國有企業在海洋產業鏈中的控制力和帶動力。
南海現代漁業公司規劃,“十二五”完成時,以“兩區一船一鎮一基地”五大板塊為支撐,企業發展規模過百億,初步實現海洋漁業的產業化。發揮投融資平臺作用,打造5到6個漁港經濟區和2-3個南海開發基地,用3到5年時間完成全省各級漁港建設。
海南掀開海洋經濟新篇章
目前,全省海產品年捕撈量100萬噸左右,但由于產業鏈沒有形成,大量的水產品僅是做為原料出省,附加值不高,年產值僅有100億元。邱濤表示,在全省打造5至6個補給功能、旅游功能俱全和產業鏈完整的漁港經濟區,以碼頭和補給船的供水供冰供油為抓手,整合海產品交易、冷藏、加工、物流和分銷,建立全省聯網的海產品電子交易平臺,以南海現代漁業的品牌、標準和網絡控制海產品加工,海南的海洋經濟能夠打響品牌,產值成百億的增長,結束海洋經濟發展小、散、亂的局面。
以海洋漁業產業化為龍頭,帶動全省海洋經濟大發展。邱濤表示,資金不是問題,但必須要有緊迫感、要有創新意識。去年,海南農發行授信全省海洋漁業發展135億元。
目前,潭門中心漁港和樂東嶺頭一級漁港項目已開工,三萬噸漁業儲供油項目啟動,南海國際水產品交易中心已開工,冰廠擴建項目已完成投標,與昌江即將展開造船、漁港建設和海上養殖開發區等項目的合作。南海現代漁業還在策劃三個面積達15到20平方公里的南海開發基地。
漁船噸位小、沒有補給加工服務船帶動導致漁業作業半徑過小是制約海南海洋漁業發展的長期瓶頸。邱濤說,破解這個難題,必須組建漁業服務補給加工船隊,引導和帶動群眾漁民到外海和遠洋捕撈作業。
南海現代漁業公司規劃,建造和組建20至30個編隊的服務補給加工船隊,每艘補給船可帶領30艘群眾漁船跟幫作業,補給船實習民兵預備役編制,為群眾漁民補給、護航護漁。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的優勢,形成國企的核心競爭力。
整合海洋經濟資源,做大海洋漁業蛋糕,南海現代漁業在品牌建設上邁出堅實一步:成功注冊“南沙牌”商標,包括帶魚、石斑魚、金線魚、馬鮫魚等16個魚類品種。目前,各類產品進入海南連鎖超市、大型商場,成為島內外爭相選購的海南特產。
來源:海南日報(記者 周月光 黃健) 編輯:寧波 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