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3月31日,廣州港務局在廣州召開“以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為目標的廣州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策略”研討會,邀請來自高校、航運企業的專家學者及業界資深人士、省、市政府有關部門領導等40余人,為廣州現代航運服務業“把脈問診”,“對癥下藥”謀發展。
會上,專家們圍繞著廣州實施貫徹《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和《廣州現代產業體系規劃綱要》,立足廣州實際,以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為目標,就廣州現代航運服務業的發展,做大做強海港經濟等問題發表見解。專家們指出:
——廣州應大力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
首先,可以有效提升廣州港軟實力。高度發達的現代航運服務業是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標志與核心競爭力所在。當前世界主要港口都把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作為提高港口核心競爭力、提升軟實力的重要手段。廣州雖然在港口、航道基礎設施等硬實力方面發展迅速,但反映在軟實力的現代航運服務業卻發展緩慢,突出表現在廣州航運服務產業鏈條短而且主要集中在裝卸倉儲、船舶貨代、船代貨代等附加值較低的下游產業,中上游衍生產業開展少。因此,廣州未來欲培養核心競爭力,就應該更多地重視打造軟實力,創造比傳統港航業更大的價值,改變廣州港大而不強的現狀,實現港口的轉型升級。
其次,可以有力促進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現代航運服務業是航運業高端化、集聚化發展的主要形態。在廣州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服務經濟為主體的現代產業體系發展思路指引下,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既是題中之義,更是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對區域發展集聚輻射力、帶動力的具體體現。拿廣州和香港比較,廣州港雖然是現代化樞紐大港,但對經濟的貢獻度只有5%,港航產業主要體現在港口服務、船舶運輸、航運輔助業等傳統航運服務業,對廣州產業發展的集聚、帶動作用和對區域經濟的輻射、服務功能相當有限;而香港憑借其國際航運總部中心、船舶注冊中心、船舶融資中心及國際航運結算中心及海事仲裁中心的地位,盡管港口核心行業經濟收入只占香港GDP的4%,就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口的3.4%,但包括貿易、金融、保險等衍生服務在內與航運活動有關的經濟收入卻占到香港GDP的20%,相關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口的25%。
——廣州應立足自身謀劃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
廣州要立足發揮自身優勢、注重現代航運服務產業鏈的協調配套和軟環境的改善,特別是針對當前現代航運服務業主要處于產業鏈下游的狀況,重點培育和發展中上游衍生服務業。應該順應世界經濟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向亞太地區轉移、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功能調整的趨勢,配合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產業發展戰略、海洋發展戰略的實施,借力《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著眼于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和珠三角區域一體化,加強與香港的緊密合作,遵循“揚長避短、打造特色、先易后難、重點突破、分步推進”的原則打造現代航運服務產業群。及早、穩妥、因地制宜地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目標是構建更加完善的現代航運服務體系,與高效的港口物流服務、完善的集疏運體系相呼應,形成與香港錯位發展的國際航運中心。
——廣州應完善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的相關政策體系
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涉及到眾多屬于國家層面的事權,需要通過政策創新建立起相關政策體系。建議廣州爭取中央、省政策支持,借鑒國家賦予上海、天津、大連國際航運中心的航運產業政策、財稅扶持政策、投資審批政策、口岸管理政策,輔以本地相應的產業扶持配套政策推動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
來源:中國日報廣東記者站 (記者 李文芳)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