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如果不是3月的“山西疫苗事件”,江蘇延申、河北福爾的疫苗問題或許會就此平靜下去。
3月17日,一篇名為《山西疫苗亂象調查:近百名兒童注射后或死或殘》的報道,引出了此后驚動全國的“山西疫苗事件”,由此激起的波瀾至今未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江蘇延申、河北福爾的疫苗問題也再次被推出水面。事實的核心是,兩家企業21萬余份疫苗流向了27個省區市,而從事發的2009年12月至今的4個多月里,國家藥監局的調查結果仍未出臺。
而與此同時,“江蘇延申疫苗造假致全國超100萬人受害”等消息又開始傳播。圍繞著“問題疫苗事件”的種種聲音幾成“亂象”。但不能忽視的是,在這一“亂象”的背后,實際上潛藏著公眾對疫苗安全的憂心。
進展
江蘇延申昨承認疫苗不合格
但否認與山西疫苗事件有關
4月1日,記者從疫苗生產商江蘇延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獲悉,該公司承認其生產的4批次狂犬疫苗不合格。根據規定,中國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效價是每劑量2.5個國際單位(2.5IU/劑)。江蘇延申總經理劉武承認,該公司2008年生產的4個批次人用狂犬病疫苗效價低于國家標準,可能導致疫苗接種后免疫抗體水平低,無法充分發揮疫苗應有的預防保護作用,屬于不合格產品。
但針對近期導致15名兒童死亡的山西“問題疫苗”事件,劉武表示,這些兒童接種的是乙腦疫苗,而“延申從未生產過乙腦疫苗,山西兒童死亡事件與延申沒有任何關系”。
“2008年7月至10月間,我們共有4個批次、總計17.9952萬人份的人用狂犬病疫苗存在質量問題。”劉武介紹說。
劉武同時表示,自2009年11月30日以來,“公司沒有生產、銷售過任何一個種類的任何一支疫苗”。這一方面是國家藥監局的調查還沒有結論,產品拿不到生物制品出廠上市或者進口時必須持有的批簽發,“產品無法上市銷售,企業當然不會堅持生產”。另一方面,延申流感疫苗的GMP認證已于今年2月份到期,目前申請認證的工作仍在進行中,“所以,公司甲流疫苗目前也沒有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