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部新聞發言人劉德政說,數千人的救援隊伍、上百名專家、數萬噸救援設施,都在高效運行。
分析、研判、決策……面對復雜緊張的救援形勢,指揮部縝密思考科學應對的舉措。
有了人,就有了一切!保住了生命,就保住了希望!“黃金救援時間”的72小時過后,現場指揮部里氣氛凝重,山西省和國家安監總局的領導同志決定:倒排救援時間,限期排水救人。
“為了營救被困人員,山西要人給人、要錢給錢、要物給物。”4月2日,山西省要求省內重點煤礦企業“再組織一支精銳隊伍”,由企業負責人帶隊,用最快的速度入場搶險救人。
生命之光閃現,希望之火燃起——
2日,2號垂直排水口傳出敲擊金屬管道聲。300多袋營養液通過“希望通道”向井下輸送。伴隨著營養液傳送下去的,還有塞在空礦泉水瓶子里的兩封信,向被困工友傳遞信心,傳遞希望。
4日,救援工作發起強攻——救援人員陸續下井,在巷道深處看到了被困人員晃動的燈光,受困人員迎來了生還的希望!
5日凌晨,指揮部和救援人員的堅守、突破終于得到回報:第一批9名被困人員成功升井,整個王家嶺礦區沸騰了!

4月5日,一名獲救礦工被送到山西鋁廠職工醫院接受緊急救治。當日,華晉焦煤王家嶺礦“3·28”透水事故第二批獲救礦工陸續升井。新華社記者呂曉宇 攝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井上井下,救援人員頑強突進;現場外圍,救援力量源源不斷
事故發生后,受困礦工家屬聞訊趕來。張仙菊的丈夫呂水江至今仍困在井下。她紅著眼圈說:“我一直站到現在,等兩個孩子的爹回來!”家屬肖石紅撲通一聲跪在救援人員面前,含淚哭訴:“不管是生是死,我都想早點見到丈夫!”
家屬的悲淚,讓救援人員心如刀絞;
工友的安危,讓救援人員心急如焚;
只要有一點希望,就要付出百倍的努力,確保被困工人生命安全。
排水是重中之重!事發短短3個小時內,王家嶺礦井下100多米的巷道里涌出超過10萬立方米的水。但由于井下救援工作面小,排水慢成了一道難邁的坎。
運送水泵、管道、電纜、變壓器等排水設施的巷道長達600多米,且傾角大,工作最大斷面只有約30平方米。
而最重的水泵重近14噸,全靠人扛肩抬,要把水泵分拆后運到井下,僅安裝一臺大型水泵就要花七八個小時。
更復雜的是,突發的大水瞬間涌出,使施工機械和垃圾快速堆積,造成井下情況錯綜復雜。
分秒事關生死,時間就是生命!為了井下工人多一分存活的希望,救援人員拼盡全力、不惜血汗。
水位一厘米一厘米的下降,到4日23時左右,被淹沒的巷道頂部逐漸露出,第一批礦山救護隊員正式下井搜尋,大規模井下救援由此全面展開。
這是一個個令人感動的身影——
救援工人韓國慶看到流血流汗安裝的水泵開始排水,激動得哭起來。他聲音沙啞地說,井下氣溫低,一干就是十多小時,十幾個救援工友都感冒了,喉嚨紅腫疼痛,干澀的咳嗽聲陣陣傳來,但沒人喊累。“得拼命地干啊,救工友的命要緊!”
“80后”志愿者張華杰得知事故消息后,放下經營的五金店就帶領幾名店員趕赴救援現場。他把自籌的400多件應急燈、安全帽等捐贈給指揮部,紅著眼圈說:“我知道自己的力量很小,但大家一起救人力量就大了。”
這是一個個令人欽佩的場景——
在井上,山西省和臨汾市電力救援隊500多人一直在礦區徹夜巡查,生怕搶險救人的“電力生命線”出事。
在井下,潞安救護大隊的中隊長王凱發現求救信號燈光后,帶上幾個救生圈,果斷跳進水中,奮力游進60多米,靠近一輛礦車,發現里面有5名幸存者。他給5人套上救生圈,將他們全部救出。
4日22時許,監測井下狀況的救護隊員郝喜慶率先發現巷道深處晃動的的第一縷燈光,王家嶺透水事故被困工友生還奇跡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