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位于湖南省株洲市湘江風光帶的“惠天然·山水國際”住宅小區,被譽為“城市公園”。通過精妙的設計,結合自然通風、自然采光、太陽能利用、地熱利用、中水利用、綠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術,充分展示了“綠色建筑”的魅力。這是株洲市力推“綠色建筑”,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所展示的一個畫面。前不久,該市被評為“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
業內專家認為,“綠色建筑”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和社會民生需求,是建筑節能的進一步拓展和優化。早在2007年11月,國家建設部頒發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就對“綠色建筑”作出定義: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即“四節”)、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作為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試驗區的核心一極,株洲從資源保護、可持續發展和氣候保護出發,于2009年成功申報“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為此,該市出臺了一系列行政、經濟保障政策,大力推廣“綠色建筑”智能化技術、綠色建材以及太陽能等新光源、新技術在建筑中的應用,大力促進大型公共建筑節能運行與監管、綠色施工、外墻保溫研究與應用、室內環境優化以及低碳社區建設、供熱計量改革等。據統計,該市目前建筑節能設計率達100%、執行率達81.2%。
來源: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 (記者
馮志偉
實習生
方姝陽)編輯:鄧京荊 吳鳳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