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蠅多,居民怨聲載道
在當地居民的指點下,記者來到與九江路一段一街之隔的佛山小區。獅子堰的一條支流溝渠,就流經這個上千人的居民小區。小區外的路面上,環衛工人正在打掃,街面干凈整潔,但路旁的溝渠里,水流是乳白色和黑色摻雜的,溝渠兩邊長滿雜草。
走進佛山小區的居民大院,一股臭味撲面而來。記者沿小區的開放式溝渠走了幾百米,發現水面上冒起許多黑泡,水底基本被黑泥填充,不斷有污水通過各種管道流入其中。“一到夏天,蚊蠅成堆,我們住在5樓上,都必須關掉全部窗戶,才能抵御臭味和蚊蟲。”居民邱大姐說。
“以前這條河的水非常清,有好多魚,后來上游出現一些工廠,排出大量的污水,沿岸居民也將生活污水排入河里,垃圾隨處丟棄,河內逐漸污水橫流,臭氣熏天。”黃大媽告訴記者,這種狀況已持續了十多年,嚴重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
據記者了解,幾個月前,相關部門曾派人對小區內溝渠進行部分清淤處理,但到目前為止,溝渠的臟亂臭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短評
不留死角才能避免“破窗效應”
□楊潔
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深入推進已一年有余,盡管不少城市鄉鎮面貌一新,但一些地方仍未實現“不留死角”這一目標。“不留死角”為什么重要?因為在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中,行為心理學中的“破窗效應”會有非常明顯的表現。這一理論指出,一間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修補,隔不久,其他的窗戶也會被打破。推而廣之,在一個很干凈的地方,人們會很不好意思扔垃圾,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就會有人隨地亂扔垃圾。因此,在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中,如果不把所有死角清理干凈,那便有“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之憂。
所以,無論是獅子堰護城河,還是佛山小區的溝渠,因為長期得不到有效的整治,護城河邊的標語也失去了力量。河里的垃圾反而成了標識——“此處是垃圾場”。佛山小區的溝渠幾個月前進行了一次清淤又如何?沒有徹底的整治,真正讓“死角”不復存在,四周的居民便會依然故我。這正是“死角”引發“破窗效應”的活生生的案例。
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要真正取得長效,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必須要有攻堅克難的決心,花大力氣清理每一個死角,不只是表面上做過一次兩次就好,而是要真正地改變所有“死角”的面貌。
細節決定成敗。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作為一項涉及面廣、注重長效的系統工程,因其面寬量大,任務艱巨,需要我們堅持不懈,狠抓落實,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方能避免反復,真正把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打造成人民群眾滿意的工程。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