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的關系應酬較多,出行大多靠‘打的’,但有時候要等上半個小時才能坐到車。如果運氣不好,等上一個多小時也未必能打到車。有時候打不到車耽誤很多事情,帶給自己不少麻煩。”在海口一家外企工作的符先生說。
“下午五六點也是接小孩放學的時間,碰上交通堵塞,左等右等都不見空車,大熱天等車的滋味太不好受了。”市民張女士希望能早日告別“打的”難。
“現在許多市民都反映說打的難,其實是我們的車要排很長時間的隊等待加氣。”不少司機稱,他們開車到加氣站加氣時要排隊,特別是碰上加氣高峰期,排兩個多小時才能加上氣。
在南沙路,一位正在等待加氣的出租車司機李先生十分氣憤:“排隊加氣實在讓人頭疼,本應拉客賺錢的時間都白白浪費掉了。”
“的哥”陳先生也深有同感:“現在每天固定要交錢給公司,加不到氣就不能賺錢,壓力很大。”陳先生解釋說,雖然現在出租車都是油氣混合燃料車,但用氣省一半的錢。經常用氣后,如果再改用油,油耗會加大。
“雖說海口發展綠色公交優先保障大巴用氣,但由于加氣站少,加氣時間不固定,有時凌晨一兩點我們的司機還在為加氣奔波。”說起海口的加氣難,海口巴士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祿久也是一臉無奈。
劉祿久分析說,海口大巴有3個專門的加氣點,但相對比較偏僻。大巴一天得加兩次氣,每次至少十幾分鐘。但并不是每個加氣站每天每時都有氣,待你知道沒氣了,趕到下一個加氣站,又得個把小時。如果運氣不好,還得跑到第三個加氣站,兩個小時過去了。如果這個司機晚上12點才下班,熬到加完氣,已經是凌晨兩三點了,第二天哪有充沛的精力開車。
劉祿久說,如果單純追求利潤,公司寧愿選擇柴油車。因為柴油車購車成本比用氣車便宜,而且維修的成本更低。現在國家的政策是,對柴油車和用氣車都有補貼,但比例是100:9。三個因素一比較,用氣車實際比柴油車成本高出許多。但為了支持政府綠色公交,企業作出了巨大犧牲,還為加氣發愁,如此結果自然讓人難受。
劉祿久認為,現在加氣不方便,主要是氣站太少。另外每個氣站全靠兩臺車運輸,如果車壞了,如果運輸時間受限,影響將非常大。
劉祿久說,據他所知,針對加氣站少的問題,不是沒有企業投資,而是報建的手續太煩瑣,大概要兩到三年時間。如果政府有關部門能聯動,簡化程序,提前規劃,提高效率,也許問題解決得更快。
海南是個海洋大省,也盛產油氣,為什么經常出現出租車難以加氣?面對這個難題,不同的部門給出了不同的答案。但強調價格對市場的調節作用,卻逐漸成為大家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