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青海玉樹,對很多浙江人來說并不陌生,因為“我們的孩子那里”。有這樣一份不完全統計,浙江愛心人士捐助了青海400多名學生,其中在玉樹的,就有124個。
“我捐助的孩子在玉樹三完小,叫小旦巴,他還好嗎?”“心梅,聽說你找到捐助的孩子了,普措卓瑪,玉樹三完小五5班的,是不是?”……
浙江的兩名義工“上島”和陳心梅在地震發生當晚就趕到玉樹加入救援,她們是第一批到達災區的志愿者,這兩天,她倆的手機也接到了無數關注孩子安危的短信。
5年了,我們就是玉樹孩子的媽媽
浙江對玉樹孩子的捐助,多通過一個叫做“格桑花西部助學網”的網站進行的。
“上島”叫俞金平,蕭山人。2005年10月,一名格桑花會員在蕭山網為西部學童募捐衣物的帖子打動了她,自己也是一位媽媽的“上島”加入格桑花,她通過網絡募集了4批衣物送到西部,其中大部分送到了玉樹。從此,“上島”就和玉樹結下了緣。
在“上島”和格桑花義工的努力下,2006年,寧波市民與不少玉樹孩子結對;2007年,杭州蕭山商會為玉樹孩子提供10萬余元愛心助學款;2009年年底,金華的義工為玉樹的孩子捐助一些厚衣服……
陳心梅也一樣,這個桐鄉人已經陸續在玉樹待了三年。她幫這里擴建了兩所愛心小學,募集了大量資金。“這里的孩子缺什么,我首先想到的是到浙江求助。”陳心梅說,就在今年春節的前幾天,玉樹很冷,孩子沒有取暖的煤過冬,后來是“淘寶”捐助了費用,讓孩子過了個溫暖的冬天。
“我們的身后,是無數幫助玉樹孩子的浙江好人。”陳心梅曾不止一次這樣和記者說。
第一時間,兩個“媽媽”趕來了
14日清晨,玉樹地震。消息傳出,正在青海的海南藏族自治州進行愛心捐助的“上島”和陳心梅馬上動身:我們要去救我們的孩子。
坐了將近十個小時的汽車,她們趕到玉樹,直奔學校。
昨天(15日),因為當地通訊線路并不完全通暢,記者和兩位勇敢的媽媽斷斷續續保持著手機短信的聯絡。
“我們沒有工具,但我和解放軍一起在尋著孩子,有些孩子還壓在下面,我們和當地居民一起,只能靠手挖,”“上島”告訴記者,帶的手套磨破了,但誰也顧不上疼痛。
“上島”說,一些偏遠地區的救援工作進行得有些慢,那里的老師和孩子仍聯系不上,“晚上,我們打手電筒趕到損失慘重的玉樹三完小學,這個學校有很多浙江捐助的孩子,學校倒塌了,想去看看有什么幫得上忙的。”
昨天傍晚,“上島”領到一盒方便面,但她沒舍得吃,不少災民還在等著救援食物,上島把方便面給了他們,“我們幾個人分吃一點點巧克力,最低限度補充能量保持救援體力。”晚上7點多,“上島”給記者發來短信。
心梅報信:浙江首批民間救援物資到了
昨天晚上9點,記者終于聯系上了另外一位義工陳心梅。忙了一天的她正在等物資。
晚上10點,帶著浙江人愛心的第一批救援物資終于送到,藥品、手電筒、帳篷,以及當地一種名叫巴糌的食物。“這是浙江的朋友直接把錢匯到我在青海的朋友賬上,我們在西寧采購之后,連夜送過來的。”有一位蕭山開裝飾公司的老板,晚上11點從外地出差回到杭州,一下飛機,第一件事情就是劃了3萬多元過來。
東西送到,陳心梅馬上組織當地義工一起去分發。晚上11點左右,第二批浙江救援物質食物、帳篷等送到;今天清晨,通過本報聯系的安利公司捐贈的400件棉衣、10箱消毒產品、650箱食品和藥品等也要送到。“我沒法睡覺,也睡不著,這里我熟悉,有太多的事情等著我去安排。”
借著等待物資的一點點空隙,心梅給記者用手機短信發來一些照片,照片上,是玉樹孩子的堅強背影。心梅說,房子塌了,大人們都去救援了,沒有食物的孩子也沒等著政府送糧食來,他們來到自己住的房子前,開始在廢墟里找食物、衣服、書。
來源:錢江晚報 編輯:柏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