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湖南湘西自治州保靖縣葫蘆鎮黃金村黃金寨71歲老村民石明發家門前的老茶葉足有椅子腿那么粗,直到“發現之旅”專家團到來之前,都沒有人知道它到底有多大年紀了。日前,從專家處得知,這棵茶樹竟有402年的歷史了!湖南保靖黃金寨古茶園也將申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活物”申報國家級文保單位在湖南尚屬首次。
珍貴:茶樹王一年產茶一斤
茶樹王有一人多高,頂部樹葉翠綠茵茵,頂部以下全為樹干,沒有樹葉,而碗粗的主樹干上還拴著大紅絲綢,凸顯出一種王者氣派。經過當地文物工作者測量,這棵黃金茶樹王樹圍120厘米,主干圍徑95厘米,高450厘米,樹冠幅度550厘米,經專家鑒定,黃金茶樹王樹齡高達402年,年代可追溯至明代崇禎年間。
據了解,現在這棵茶樹王上的茶葉,一年只采摘一次,每年大概清明左右采摘,一年可產茶葉500克左右,這棵樹上的茶葉每500克可賣到1680元。
罕見:古茶園有古茶樹2000余棵
黃金茶歷史悠久,曾被列為朝廷貢品。此茶在市場上有“一兩黃金一斤茶”的尊貴身價。
通過全面深入調查鑒定發現,黃金寨古茶園歷經數百年歷史變遷,至今保存有龍頸坳、格者麥、德讓拱、庫魯、夯納烏、團田、冷寨河等七大古茶園及兩個古苗寨,古茶園中古茶樹主干圍徑在30cm以上的有2057株,其中明代古茶樹718株,清代1339株,面積約148600平方米。而石明發家門前的黃金茶樹王,是目前黃金寨古茶園中保存最好、樹齡最長的茶樹。
突破:湖南首次將“活物”申報國保
有專家認為,黃金寨古茶園是一道極為壯觀的文化景觀,作為黃金茶原產地的活見證、活檔案、活化石,是中國茶文化寶貴的文化遺產,是茶葉科學研究的基因寶庫,為研究茶樹的起源和進化、茶樹的遺傳多樣性、茶樹種植資源研究、茶文化發展史、農業考古、民族學、地方社會學等都具有重要價值和現實意義。保護黃金寨古茶園,是以仍生存的古老植物、并具有一定經濟價值的植物作為文物保護對象,這是一種新型的文化遺產保護理念的拓展與深入,在湖南省的文物保護工作中尚屬首次。
來源: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記者 馮志偉 實習生 方姝陽)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