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4月16日,由云南大學滇池學院萬余名學生捐資十萬元,為昆明市富民縣赤鷲鄉東核村打出的一眼深水井正式通水。該井井深97米,日出水量200立方米,是云南省“抗大旱、保民生”由大學生捐資打探第一口出水的井。
村民生活面臨威脅
48歲的李國芝說,去年8月份就沒水了,要到離家2公里外的對龍樹村背。因為沒水,她把家里的牛和豬都賣了,只剩下一頭馬和30只雞,因為馬要駝水,雞喝水少。
“家里的大麥、小麥已顆粒無收。現在地里閑著 ,什么也沒有種。如果不下雨 ,種了也是白種。”李國芝說,今年,村民們的包谷都沒有撒上,再這樣下去,大春恐怕沒希望了。
昆明市富民縣赤鷲鄉黨委書記楊少維介紹,去年8月以來,赤鷲鄉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東核村委會地處高寒山區,是所有村委會中飲水最為困難的村,其中下轄的上村、楊梅山村、桿枯樓村人畜飲水水源已完全干涸,群眾已于2個月前就到3公里外人背馬馱積極自救。近段時間,隨著旱情的加劇,背水點日漸減少,群眾生活面臨極大威脅。
楊少維說,赤鷲鄉盛產櫻桃,但今年櫻桃的產量只有去年的1/5,去年15元/公斤,今年漲到了45元/公斤,往年這個時候成熟的櫻桃掛在枝頭,現在一棵樹上只有零星幾個熟櫻桃,個子也比往年小。
“學子泉”通水
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鉆探,由云南大學滇池學院打的愛心井終于涌出了汩汩清流,有效的緩解了當地400余戶村民的生活用水困難。
以前,她早上6點起床到對龍樹村排隊打水,打的早水會清些。有了這口井,以后就不用排隊打水,再用馬駝水了。李國芝告訴中國日報社記者。
水井成功出水那一刻,所有村民都笑了,連小孩子都跑來把手伸向出水管。李國芝看到源源不斷流出的清水,喜笑顏開地說,“我8個月都沒有看到這么多的水,現在特激動。”
云南大學滇池學院黨委書記鐘云躍說,3月6日,云南大學滇池學院各系學生代表40余人,趕赴云南富民縣赤鷲鄉考察旱情。隨后,學院團委、學生會通過網絡、廣播、宣傳欄發出倡議書號召,并組織了“抗旱救災、奉獻愛心”捐款活動,共捐款92841.2元。
據悉,這口由云南大學滇池學院全體師生們愛心捐款所打的愛心井,凝結著全體師生的一份愛心,因此云南大學黨委書記劉紹懷為該井提名為“學子泉”。
來源: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記者 李映青 Angelia)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