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昆明市“治庸計劃”、“限酒令”等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的實施效果,受到廣泛關注。在日前昆明市公示的2009年度制度創新成果獎200余項獲獎項目中,“治庸計劃”、《對強行勸酒逼酒酗酒行為進行問責的規定》等一些與軟環境建設有關的制度,很搶眼地出現在“特等獎”一欄中。執行難在哪里?怎樣慧眼發現平庸行政、強行勸酒逼酒不良現象?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限酒令執行半年效果良好
“對昆明市公職人員公布執行‘限酒禁令’,從經常性的明察暗訪以及最近結束的督查情況來看, 未發生一起公職人員工作中勸酒逼酒酗酒行為。制度執行近半年以來,昆明市無一人因喝酒誤事被問責。”昨日昆明市紀委監察綜合室主任宋曉林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從最近一次的督查結果顯示,全市各級黨政機關干部嚴格遵守規定,在工作日期間一律不飲酒、飲酒后一律不駕車、用餐時不酗酒。公務接待中,嚴格控制用餐標準,酒水費用大大減少,全市行政機關領導帶頭執行此制度,昆明無一名公職人員頂風違紀。同時,從交警反饋情況也顯示,沒有接到公職人員特別是機關公務員因醉駕違章違規現象的反映和處理。也正是此制度執行取得的實際效果,此項制度將摘取昆明市2009年度經濟社會制度創新成果獎特等獎,目前,獲獎項目正在進行公示。
宋曉林表示,昆明在全國公務人員中開了勸酒被罰問責的先河,下一步將繼續加大監督力度,接受社會監督,杜絕工作時間、執行公務時強行勸酒逼酒酗酒行為,發揮制度應有的作用,不讓制度“打白條”。
喝酒誤事 發現一起問責一起
關于禁酒、限酒令,我省于2003年就推出了全省公務員“八條禁令”,其中一條就明令公務員“嚴禁酗酒鬧事和飲酒影響工作”,6年后,昆明市出臺《對強行勸酒逼酒酗酒行為進行問責的規定》便引發了一場熱議,為數不少的人認為,是“冷飯再來炒炒”;也有市民表示,“限酒令”是一項改善政府形象的舉措,值得提倡。
就此宋曉林表示,一個制度的生命力關鍵要看其執行力度,昆明市詳細地明文規定11種飲酒、勸酒、逼酒行為都將被嚴厲問責,發現一起,打問責板子絲毫不馬虎,這是制度的亮點所在。“家屬也可以向紀檢部門反映家人喝酒行為,反映一起,可以核實一起。”宋曉林說。
宋曉林向記者講述了制度制訂的一個小插曲。去年,一名退休干部給市委書記仇和寫信,表達了他對公務人員喝酒影響工作形象的心情。這位老干部說,下午如果走進機關辦事,看到你面前的公務員一身酒氣,機關形象便大打折扣,更別談辦事效率了。看完信,仇和便立即安排市效能辦、軟建辦等相關部門抓緊調研,爭取出臺規范全市公職人員飲酒規定,嚴格執行。
今年一季度 101名“庸官”被問責
“治庸計劃”的執行,立刻成為了官場“潛規則”的死對頭。
“工作的時候,有一種力量在背后逼著我們。在規定的時間內,完不成任務,就要被問責。”這是昆明市公職人員對“治庸計劃”執行的最直觀效果,宋曉林說,“治庸計劃”實施后,干部的工作作風在相當程度上得到了轉變,工作的緊迫感、快節奏感明顯增強。
市紀委監察綜合室提供的數據,今年一季度,全市有101名領導干部因亂作為、不作為、慢作為而被問責,并有17人因平庸無為或消極怠工丟掉了烏紗帽。典型案例是,經開區黨工委對工作不力,對群眾民主評議、考核業績較差的區外貸辦主任、社會事業局副局長、建設局副局長、婦聯主任給予了免職問責;對區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給予了責令辭職問責。祿勸縣團街鄉黨委和政府在抗旱救災和護林防火工作中,因值班帶班領導離崗,應急分隊無法迅速集結等失職行為,黨委書記、鄉長、副書記、村支書4人全都被問責。
何謂“庸”?如何發現?宋曉林介紹,這其實不困難,“治庸計劃”明確了庸官整治重點,即主要針對事業心不強、不想干事;能力水平低、抓落實不力;我行我素、自由主義嚴重;業績較差、不勝任本職工作的4類人。
來源:云南信息報 編輯:寧波 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