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在國家房地產新政逐漸發酵的背景下,廣州對土地市場調控的風暴不斷升級,一直被收地傳言糾纏的天河絹麻廠“地王”、鴻榮源金沙洲“地王”正式被收回。廣州市國土房管局日前發布公告,宣布解除和注銷這3幅地的土地出讓合同。
頗具意味的是,樓市新政出臺后廣州首度推地,琶洲商業地就遭遇底價成交。專家指出,在調控政策壓力之下,廣州短期內再出地王的可能性不大,開發商拿地將更為謹慎。
廣州市國土房管局最新發布的公告顯示,解除及注銷分別在2007年、2008年成交的3幅地塊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掛牌成交確認書和出讓合同。廣州市國土房管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其中兩幅地塊正是此前被收地傳言糾纏多時的天河絹麻廠“地王”、鴻榮源金沙洲“地王”。
去年8月,廣州開始高調處理閑置土地,此次被收回的兩幅地王均在其列。
兩年前,面對飆升的房價,兩大“地王”的誕生風光一時。2007年9月11日,來自深圳的鴻榮源和保利激烈角逐,最終以21億元的成交價拿下金沙洲B3702A06地塊,樓面地價高達約7935/平方米。而2008年1月,天河絹麻廠地塊以41億元、13016元/平方米樓面地價的天價晉升“地王”。
但隨即而來的愁云籠罩著房地產市場,此后的兩年間,有關這兩幅“地王”停工、“曬太陽”的各種傳言一直紛紛擾擾,未得間斷。
廣州市國土房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收回的三幅地塊均未繳齊土地出讓金,對其處理也并非收地那么簡單,按照土地出讓合同的規定,天河絹麻廠“地王”被沒收土地出讓金1.3億元,金沙洲“地王”更是沒收土地出讓金高達4億元,2007年出讓的番禺中心城區南區一幅地塊也被罰2170萬元。
隨著兩大“地王”處理結果出爐,2007年廣州誕生的多幅高價地王至此已經基本處理完畢。
累計收回閑置土地近27平方公里
開發商囤地炒地現象被不少人指為助漲房價的推手之一,新“國十條”特別要求各地“要依法加快處置閑置房地產用地”。
從3月開始,廣州就一直在開展閑置土地的清查行動,大幅度提高土地閑置費的收取標準,只要認定閑置的,一律按地價的20%一次性收取土地閑置費,土地有增值的,還要調增土地出讓價款。
廣州市國土房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舉作用很大,今年以來,很多開發單位爭相上門補交土地閑置費,趕緊動工開發。而對于這些有閑置土地“前科”的開發商,國土部門均與其簽訂了補充協議,收取一定金額的保證金,如一年內還不動工開發地塊,將沒收保證金。
他透露,在此次閑置土地清查行動中,在全市發現了大概200宗左右的土地涉嫌閑置,不過還需要最終認定其到底是政府原因導致不能開發還是企業故意閑置,再作出處罰,收取土地閑置費。
廣州市國土房管局的數據顯示,至今,廣州已累計收回閑置土地近27平方公里,其中居住類閑置土地近11平方公里,是全國處置閑置土地最嚴厲、收回閑置土地最多的城市之一。
琶洲商業地底價成交
值得一提的是,新政后廣州首場土地拍賣會原定昨日上演,僅有一家企業參與競價,琶洲一幅商業地毫無懸念地底價成交。根據房管局網站公布的信息,該地塊最終被廣東電網以4.9023億元底價拿下,折合樓面地價4931元/平方米。
據介紹,琶洲A區A12商業地位于海珠區琶洲大道以北、琶洲東軸線綠地以南,該地塊總占地面積2.7614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9.941萬平方米。
新政一出,便有地塊底價成交,這到底是新政初現威力,開發商紛紛開始觀望,還是另有內情?合富輝煌首席分析師黎文江指出,該地塊出讓設定了高門檻,是底價成交的最主要原因。
土地出讓公告顯示,琶洲該商業地的競買開發商的控股股東必須是2007年至2009年連續3年名列美國《財富》雜志公布的世界500強的中國企業。而拿地企業注冊資本不低于人民幣450億元,凈資產不低于人民幣900億元,2007年和2008年的年營業收入均不低于1800億元,2007年和2008年的年納稅額均不低于140億元。
短期內或難現“地王”
今年廣州住宅用地出讓的“蛋糕”有多大早已敲定:將開閘供應5平方公里商品住宅用地,中心六區住宅用地供應量更是超過2平方公里,幾乎相當于在市區再建一個亞運城。然而,具體的土地出讓計劃卻遲遲未公布。
業內人士指出,很多房地產開發企業在拍地時抱有賭博的心態,賭房價在未來的非理性上漲,賭政府對土地的管理不會動真格,正是在這種非理性的預期下,出現了“地王”退地的反面例子。
房地產專家吳定金說,短期之內,廣州再出地王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他也表示,長期來看,只要需求存在,市場留有空間,開發商熱情就不會減,地王依舊會再現。
他分析,開發商拿地主要取決于三大因素:一是對未來的預期,二是看企業的發展,三是地價本身。目前開發商并不缺錢,缺的是庫存
黎文江說,樓市調控新政出臺后,開發商拿地變得更為謹慎,但開發商不差錢,對于好的地塊還是“該爭則爭”,廣州中心區靚地仍然搶手。
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