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福建援建者孫建平 |
中國日報網消息:“每天睡覺前都要吃一粒安眠藥才能入眠。”兩年前6月份,作為首批福建對口支援彭州市援建者孫建平只身一人趕赴四川重災區彭州市參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
從那時起,安眠藥開始伴隨著他至今。
今年48歲的孫建平是家中的長子,還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由于援建在外,長時間又不在家中,缺乏對八旬年邁父母照顧和關愛。當年8月,他通知在南平的妹妹趕往福州家中,沒想到,這一路卻陰陽兩隔,妹妹遇到意外身亡……
“妹妹的去世,對我來說是晴天霹靂。”意外身亡的消息從福州傳到四川彭州,他悲傷至極,在福建援建指揮部辦公室頓時放聲大哭。
然而,10多天過去后孫建平才趕回到家中。他缺席了妹妹的遺體告別儀式,連最后一面都沒看上……
當時,他正在負責彭州市的就業招聘會,抓緊制定前方指揮部的制度建設等統籌工作,一直都走不開。
“我很內疚,很自責。”他悲痛地告訴中國日報記者。考慮到父母年事已高,特別是母親患有嚴重的高血壓、心臟病和糖尿病,隔月要住院治療,需終身吃藥控制。孫建平家人一致商議:“瞞一輩子,讓父母安享晚年。”
笑對余震
如今,幫助災區人民重建家園和招商引資成了他每天的“必修”功課。
“來這里援建工作兩年了,他還是不習慣吃這里的辣椒,菜很咸,很油。”一位長期在他身邊共處的同事告訴記者。
孫怎么也沒有想到,在自己人生中也會有地震災區工作的經歷。他說:“這是我的特殊使命,無怨無悔。”
2008年6月20日,他接到命令后趕赴四川重災區彭州。據孫建平回憶,災后重建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余震不斷,當年7月,他經歷過最大的6.3級余震。
那天下午4點多,玻璃窗搖動得陣陣響,辦公室物品開始掉落在地,辦公材料漫天飛,他意識到地震來了……孫建平大喊:“趕緊跑到空地上去。”
現在談起那次余震逃生的他還心有余悸。“類似這樣的經歷記得住就有8次了,”他說,有次還是晚上零晨兩點,剛入睡不久,床搖得厲害,就被震起來,迅速跑到空地上。如今在聽到這樣響聲,他已經習以為常,繼續睡覺。
“經歷這么多次余震還是能承受的。”孫笑著說。
為增強彭州市的災后“造血”功能,一年后,他除了負責辦公室全面工作外,還要負責災區產業發展援助以及招商引資工作。孫說,剛開始很多企業一聽說西部地區,就認為太貧困,失去了投資的興趣。
他積極會同福建省經貿委、工商聯等部門幫助彭州市開展招商引資,先后組織福建省內10批次包括建材、紡織、服裝鞋業、食品、農產品加工、電子信息、商貿流通等200多家企業到彭州市考察,引導福建籍企業參與災后恢復重建。
憑借著曾經主管經濟和對外經貿的豐富經驗,在他的努力下,先后有26家福建籍企業與彭州市簽訂了投資協議,協議投資額24億元。
“福建永輝集團到彭州考察后,看到這里蔬菜等農產品商機,后來投資1.3億元成立了農產品加工物流配送中心。”他高興介紹說,今年3月奠基開工福建亞通集團投資1.5億元的塑料項目,成為入駐彭州塑料產業園的第一家行業龍頭企業。
目前,已有21家福建企業在彭州市落地,還有20多家福建籍企業到四川省其他市(縣)投資興業,增加了當地的財政收入,擴大了就業,受到災區群眾的歡迎和好評。
在災區的恢復重建中,他多次積極組織彭州市組團參加在福建舉辦的“9.8”廈門投洽會、海峽旅游博覽會、“11.18”漳州花博會等大型展會。他前瞻性地提出:后援建時代應將閩彭兩地之間的合作由救急“輸血”變為可持續的“造血”,建立和完善兩地長效合作機制,為災區建設的醫院、學校、公路、橋梁等工程項目,發展的后勁要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