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四川),2010年5月10日 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見成效 理縣蒲溪鄉休溪村的一名小孩頭戴羌帽(5月10日攝)。 新華社記者 何俊昌 攝
理縣蒲溪鄉休溪村羌文化繼承人孟龍剛在演奏羌笛。新華社記者 何俊昌 攝
理縣蒲溪鄉休溪村的年輕人 新華社記者 何俊昌 攝
汶川地震給四川阿壩州羌族民族文化遺產帶來近乎毀滅性打擊。羌族原生態文化棲息地被毀,“羌笛”、“羊皮鼓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傳承地嚴重損毀,開展活動所需的金絲猴頭帽、神仗、羊皮鼓等實物器具被損毀,再加上一些傳承人心靈創傷很大,生活無規律,無力教誨年輕人民間習俗、禮儀節慶等。 在震后重建中,阿壩州高度重視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和保護工作。組成調研組,赴災區考察、評估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受損情況,編寫受損情況調查報告,組織專家組對搶救和保護工作方案進行科學研究和論證,確保搶救工作科學有序進行,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已見成效。理縣蒲溪鄉休溪村等一些羌寨已開始接待游客。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