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中國政法大學與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舉行培養證據科學法官合作協議簽字儀式。中國政法大學受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委托,將通過實施在職人員法律碩士研究生教育,為吉林省法院系統培養90名證據科學領域的專家型法官,從而實現全省三級法院都有一位證據科學專家型法官的目標。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兼研究生院院長朱勇、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兼證據科學研究院院長張保生以及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文顯等出席簽字儀式。
張文顯在合作協議簽字儀式上講話,指出培養證據科學法官,第一是推動司法職業化的需要。法官作為法律人區別于非法律人,要具有更高的法律素質,要講證據,用法律概念來概括事實,來解讀事實,這樣,培養證據科學領域的專家型法官就十分重要。第二,是改善法官隊伍知識結構的需要。法官的知識結構,主要是三個方面:事實科學的知識、法律科學的知識、政策科學的知識。對應來講,就是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以政策為導向。從一些冤假錯案剖析來看,目前主要原因不在于法律的適用,而在于事實的認定和證據的采信。法官現在最缺的就是事實科學或者說證據科學這方面的知識。第三,是提高法官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需要。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邏輯,而在于經驗。而此處的經驗,核心是將事實轉化為證據的經驗,是通過法律概念與證據的連接,而把法律規則和原則,適用于具體事實的經驗。這樣,加強證據科學方面的教育,更顯得非常重要。第四,是參與法律教育改革的舉措。簽訂該合作協議,以在職的法官、法官助理和司法警察為培養對象,又以證據科學領域的專家型法官為培養目標,開辟了法學教育的新模式,將為整個法學教育改革探索出新路徑。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朱勇在簽字儀式上講話。指出證據制度是實現司法公正的基石。加強證據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對于有效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保證國家司法機關公正行使自己的權力,實現社會主義民主和法治,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研究院作為目前全國唯一的證據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可以培養既掌握證據法學理論又懂得法庭科學技術的復合型法律人才,全面增強法官等司法人員的證據意識,提高運用證據科學知識準確、公正地認定事實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冤假錯案、促進司法公正。
根據中國政法大學與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培養在職人員攻讀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合作協議,中國政法大學將分兩期為吉林全省法院培養90名在職攻讀法律碩士專業學位(證據科學方向)研究生。符合招生條件的吉林省法院在職法官、法官助理、法警,通過參加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全國統一考試,成績合格,將被中國政法大學錄取,在職攻讀法律碩士(證據科學方向)專業學位研究生,接受全面的證據科學專業教育。
來源:中國日報吉林記者站(記者 韓俊紅)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