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炭,早期又稱半焦,因其在燃燒時產生藍色的火焰而得名。蘭炭是以侏羅紀不粘煤和弱粘煤為原料,采用中低溫干餾工藝生產的一種高固定碳含量的固體物質,生產蘭炭的同時副產煤焦油和焦爐煤氣。蘭炭可廣泛應用于電石、鐵合金、化肥造氣、高爐噴吹和城市居民潔凈用煤等生產、生活領域;煤焦油用途極為廣泛,可制取清潔燃料油,也是合成塑料、染料、纖維、橡膠、農藥、醫藥、耐高溫材料等有機化工的重要原料;焦爐煤氣可用于發電、冶金、制取氫氣、合成氨、甲醇、苯等化工產品以及工業煅燒用熱源等?,F階段,我國的蘭炭企業主要分布在陜、蒙、晉、寧四省區接壤地帶。其中,陜西榆林神府地區和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的伊旗、準旗最多。
集中建設蘭炭循環經濟產業園區
神木縣、府谷縣對蘭炭產業的循環發展進行集中規劃、建設,其中神木縣集中建設上榆樹峁、陳家灣、燕家塔等8個蘭炭工業集中區,通過園區化帶動產業集群化、集約化發展;通過蘭炭產業的規模發展,帶動上游煤炭生產、洗選行業,下游的電石、鐵合金、金屬鎂、泡花堿、活性炭、煤焦油等生產加工項目的發展。預計到年底,8個園區23戶60萬噸以上的大型蘭炭生產線將全部建成投產。而府谷縣則將建成清水川、郭家灣、皇甫川等8個蘭炭工業集中區,主要涉及蘭炭、焦油加工、電力、金屬鎂、鐵合金、電石、甲醇、硅鐵、水泥、白灰免燒磚等領域,通過延長產業鏈,集中回收利用廢水、廢氣和廢渣,形成閉合循環生產模式。
整合重組,發展規模經營
神木縣將全縣150多家小蘭炭企業進行整合重組,發展為23家企業,實施規?;洜I管理,形成60萬噸以上蘭炭項目。府谷縣引導400多戶企業共同出資組建了府谷煤業、鎂業、煤化工、煤電冶化四大民企集團,總注冊資本達14億元,計劃投資206億元人民幣,用于大型資源轉化和綜合利用項目,積極推進蘭炭、電石、鈦合金、金屬鎂等地方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實現規模發展和循環發展。
全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
神木縣建立循環經濟試點項目,三江煤化工公司首創節能環保的中溫煤干餾技術。經測算,采用此工藝后,噸蘭炭電量減少6度,耗水量減少240公斤,耗煤量減少0.1噸,尾氣每年可發電近40億度,節能效果明顯。北元化工有限公司正逐步形成“煤、焦、電、電石、聚氯乙烯、水泥、聚氯乙烯下游產品”的一體化循環生產模式,10萬噸聚氯乙烯生產線的廢水、廢氣、廢渣得到了充分利用。圍繞煤炭資源深度轉化,神木縣逐步形成五條產業鏈。一是煤炭向電力轉化,產生的粉煤灰等廢棄物再向新型環保建材轉化;二是煤炭向甲醇轉化,再向烯烴及下游化工產品延伸;三是通過煤炭干餾生產蘭炭,蘭炭再轉化為電石,以電石為主要原料生產聚氯乙烯;四是煤干餾的副產品煤焦油通過加氫制造成品油,目前已形成百萬噸的生產規模;五是煤干餾過程中產生的荒煤氣用來發電,進而發展金屬鎂、還原鐵等載能產業。這五條產業鏈初步建立了煤化工物質循環體系,使資源利用盡可能做到“閉路循環,吃干榨盡”。
府谷縣全力打造煤電化產業循環鏈,廟溝門4×60萬KW煤電一體化項目、清水川2×30+2×60萬KW煤電一體化項目成功并網發電,郭家灣2×30萬KW矸石電廠項目進展順利。這些項目加快了資源就地加工轉化,實現了煤泥、煤矸石等廢棄資源的再循環、再利用。在煤化工方面,府谷縣蘭炭綜合利用生產線已有7條投入試生產,6條正在建設。通過機構調整,開發煤氣下游產品,煤化工產業循環發展初見成效。
來源:中國日報社陜西記者站(記者 黃崇成)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