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克希爾哈撒韋年會外面
2008年金融海嘯時, 巴菲特先生果斷出手50億美元購入高盛優先股,此舉既為當時風雨飄搖的美國資本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也給他執掌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帶來了豐厚利潤——每年5億美元的股息收益。但是在今年4月 ,高盛因涉嫌證券欺詐,遭到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指控,在股東大會上,巴菲對高盛特選擇遠離還是力挺,就成了的最大看點。
在大舉投資高盛之后,按照巴菲特自己的話說,每當秒針“滴答”一聲,高盛就要付給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15美元。但是,在高盛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指控涉嫌欺詐之后,巴菲特的反應就成了股東們關心的焦點問題 ,在2010年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上,巴菲特詳細闡述了他的對案件的理解 , 認為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指控站不住腳,對高盛則表現出了100%的支持。這個表態立即引來更大猜測,認為巴菲特為保護自身投資利益而不惜以信譽作賭注。那么巴菲特為什么要在一片質疑聲中,堅守他對高盛的支持呢?
記者:您公開支持高盛,這是您在幫助他們的一種方式嗎?
巴菲特:因為我相信高盛。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提出了訴訟,但并不意味著就一定是對的。根據我目前所了解的,我覺得高盛在那筆交易中的行為沒什么問題。
記者:我們現在都知道,您支持高盛。但是,我想,不管最終結果如何,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指控都會影響到高盛信譽,您對此沒有一點擔心?
巴菲特:指控對高盛有一些負面影響。你不能一下子有這么多關注集中到一家公司,不管最終結果怎么樣,都會有一些影響。不過另一方面來說,高盛集團擁有一個悠久的歷史, 在過去也遇到過艱難時期,但是他們都克服了,股價也會反彈回到原來的高位。
在華爾街所有公司中,巴菲特和高盛一直就是“鐵桿”關系。從三十年前開始,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很多業務都是通過高盛完成的。 對于巴菲特在高盛事件中的表現,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解讀,但是不管高盛事件結果最終如何, 巴菲特毫不遲疑的態度,至少再次傳達出了這樣一種信息,只投自己看準的企業,一旦投資,就堅信自己的判斷。那么,對于華爾街的投資銀行,以及還會繼續存在和發展的金融衍生品,巴菲特是如何看待的呢?
巴菲特:投資銀行依然會很龐大。美國經濟的很大一部分依然是資本體系,需要大量的資金分配,融資,給新機構提供資金,投行只會變得越來越龐大。 一個國家要進步,資本的分配應該帶來更多新的功能,金融創新會繼續有。金融衍生品,一些是純粹的賭博,一些對經濟很有作用。問題是要區分那哪些是對經濟有利的,并最小化那些純賭博的。
其實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不斷地有事情發生,影響人們對美國經濟復蘇的信心,比如說高盛的欺詐門,墨西哥灣的漏油事件,以及希臘的債務危機,但是似乎無論發生什么,都沒有辦法影響到巴菲特先生以及他自己投資以及美國經濟的信心,當記者問他美國經濟有沒有一點點可能二次探底的時候,他給了一個非常堅決的回答。
巴菲特:我認為二次探底可能性沒有了,除非有類似911 這樣的天災人禍,我認為只有那樣的外力才會使然,否則讓經濟自然運行的話,我不認為會二次探底。美國經濟在復蘇, 三、四月份表現就看到了,起初的時候只是這里一點,那里一點,但是過去的兩三月顯示,復蘇更全面,我們也開始雇了更多的人。
但是,巴菲特先生也表示,美國大規模注入注流動性導致美國國債占GDP的比例達到56%,如果美國繼續大量發行國債,將會為經濟發展帶來后患。
巴菲特:二戰后美國的債務是GDP的125%,債務本身不是問題 ,但是如果債務持續增長,問題就會出來了,去年出現的債務增長是必要的,是應對金融恐慌的適當的手段,但是如果我們反復地發行國債就不可以了, 長期來說就沒有作用了。經濟是在復蘇,但我對通脹很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