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的滇金絲猴
由云南省綠色環境發展基金會組織開展的,云南省第二批“極小種群物種保護”項目,于日前正式啟動。項目將對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植物:黑冠長臂猿、戴帽葉猴、白眉長臂猿、五針松、萼翅藤、毛果木蓮、景東翅子樹和漾濞槭等八個極小種群物種進行調查、研究和保護。
云南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云南部分地區物種資源下降,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減少,一些物種喪失了自我繁殖的基本條件,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危機。
據云南省林業廳副廳長郭輝軍介紹:所謂極小種群物種,是指種群數量小,分布生存環境狹窄,最容易滅絕的瀕危物種。他說,一般說來,一種植物的數量少于50銖的狀況下,一個物種就會消失,按這個標準統計,云南省急需拯救和保護的極小種群物種,有112種之多,其中野生植物62種,野生動物50種。
2009年1月,云南省綠色環境發展基金會啟動了第一批極小種群物種的保護項目,涉及5個瀕危動植物極小種群,保護對象包括滇金絲猴、白眉長臂猿、華蓋木、黑冠長臂猿等極小種群物種,以及滇池周邊古樹和一些重要森林資源。
云南省綠色環境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陳繼海介紹:極小種群物種的保護行動,將采取保護實體與社區群眾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重點在于使社區人群的行為,符合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原則,探索人工促進種群恢復的科學方法,同時也鼓勵群眾為政府政策提供建議。
來源: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記者 吳家春) 編輯:閆文杰 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