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條例遭國有壟斷企業反對 年內難出臺
來自美國的次貸危機最終演化成全球金融危機,新的一輪全球化進程就此戛然而止。至此,前些年過于注重出口的中國人突然發現,居民收入的相對不足根本難以擴大內需,于是通過改變居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一般民眾的收入水平成為當務之急。
在此背景下,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正在制定中的《工資條例》再度引起各界的廣泛關注,甚至被一些人認為是收入分配改革的標志性內容,一度有消息稱,該條例年內即可出臺。然而《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對各相關階層的走訪中發現,無論是企業家、工人還是學者對《工資條例》的可行性都表示疑慮;參與該條例制定討論的學者甚至透露,由于阻礙重重,《工資條例》即使進展再快,也難以在年內出臺。
怪誕 企業家表里不一
《工資條例》一旦出臺,很大的目的就是要讓現在的企業利潤勞資分成比例向勞動者方面傾斜,所以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企業家對這一條例有所抵制并不意外。
有趣的是,四川一家大型民營冶金企業的人事領導,當他不知道記者的身份時是連連搖頭,表示實際意義不大,因為現在還是資方市場,員工話語權很弱,而工會組織有時只能是形同虛設;但是當知道記者的身份時,卻連忙表示,自己的企業絕對不在此列——“我們公司從一開始就很注重人性化管理,一直加大人才培養,把員工與公司視為利益共同體,社保、住房、獎金、分紅一樣不差,且人均年薪達到4.3萬,這在西南地區可以說很不錯了。”他說。
當記者進一步問新《工資條例》出臺后,對貴公司有何影響時,他表示,基本沒什么影響,“因為我們的工資水平遠遠高于本地區同類企業的平均水平。”
然而記者在網上查詢時發現,這個企業近年招聘有工作經驗的員工,每月收入從沒超過3000元。更有一剛參加工作的朋友在網上留言抱怨說,最低工資標準就是我們公司的最高工資,自己從沒聽說有“協商”一說。
來源:經濟參考報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