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問:什么原因造成此輪價格大幅上漲
問:農產品價格每年都會有一些波動,但這一輪波動更大、影響更大,受到的關注更多。這是為什么?
答:我們分析,農產品價格上漲的長期原因是供求關系的變化。一方面,在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的過程中,減少了城市郊區農產品種植面積,進而影響供應;另一方面,原來的農民進城打工,從生產者變成了消費者,居民收入提高,吃菜、吃肉的比重也增加了。此外,蔬菜生產基地從大城市郊區逐步轉向外地農村,流通環節增多、運輸成本增加和勞動力成本上升也是重要原因。
但這些長期因素只會促使農產品價格緩慢上漲,而不是短期內大幅上漲。今年部分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的特殊原因,一方面是今年以來氣候條件不利,西南地區大旱、中東部地區持續低溫,蔬菜、大蒜、綠豆的生產、供應受到較大影響;另一方面,也有社會資金利用大蒜、綠豆等農產品產地集中、季節性強、產量下降、市場信息不對稱等特點,惡意囤積,哄抬價格,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因素。
現在資金流動性充裕,通脹預期較強。一些資金利用天氣等短期因素炒作農產品價格,炒作的都是生活必需品,因此社會反響強烈。
三問:為什么會出現部分農產品囤積居奇
問:囤積居奇是這輪農產品價格上漲的重要動因。為什么有人選擇在這個時候炒作農產品?為什么選擇這些品種?
答:盡管我們有充足的物質保障和宏觀經濟基礎,但在資金流動性充裕的情況下,投機資本很容易抓住一些突發事件、極端氣候進行炒作。
大家都知道,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各國投放了大量貨幣,我國去年銀行貸款投放了9萬多億元。資金流動性充裕后要尋找出路,為什么2009年沒出現類似問題,而在今年出現了呢?當時房價節節攀升,股市表現也很好,大量資金被房地產、股市等資本市場吸收。
今年以來,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遏制房價過快上漲,股市也在下行。樓市降溫,股市低迷,在這種情況下,大量資金退出股市和樓市后,就開始選新的目標。
分析一下價格明顯上漲的品種,雖然都是必需品,但除了粳米和蔬菜外,都是小的農副產品品種。這些產品都是季節性生產、常年消費,供應量、需求量都是一定的,都不是特別大,便于儲存,游資更容易炒作。而稻谷等主要農產品產量大、國家儲備量大,游資炒不起來。
炒作后,通過媒體的放大效應,使得社會消費心理預期變化,導致目前看見的結果——價格異常波動,社會反映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