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成品油價格再次迎來下調,同時上調了天然氣價格。針對此次調整,許多網友反映油價總是“漲得快跌得慢“”漲得多跌得少“,著名能源經濟學家、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在做客“中經在線訪談”時回應了這些問題,他指出油價漲多跌少由多種原因構成的。
油價為何漲多跌少?
“油價的頻繁調整并不是一個壞事,應該是好事,這說明成品油定價機制更加接近市場。”林伯強說,他認為同電價不一樣,成品油價格的調整雖然頻繁,但有上有下,還是在老百姓的接受范圍之內的。
在實行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之后,許多網友發出質疑,認為“油價漲得快跌得慢“。林伯強認為國家發改委下調成品油價格時很積極,但往上調通常比較遲疑。他分析說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首先成品油價格機制形成后,油價基本是一路往上走的,也就是說往下調的機會不是很多。
另外,由于投機因素的存在,導致不可能很及時的向上調價。林伯強解釋說,“及時調價是有弊病的,經銷商可以囤貨等到調價的時候再賣出去,而且是無任何風險的。打擊這種投機很簡單的辦法是拖上幾天,讓他增加囤積成本。某種意義上往上調拖延可以讓投機踩不準點兒,增加囤積成本“。
第三,往上調價格通常比較費勁,往下調價格則比較容易。國家發改委上調會比較遲疑,經常會拖延幾天,因此幅度也會大一點。“另外,油價整體走勢是往上走的,所以大家看到往上調的次數多一些。 ”
為何此次下調未達預期?
對于此次調價,多家分析機構給出的原油移動變化率是-3.24%,業內人士驚呼此次調價或許并未滿足“連續22天和4%”的硬性指標,并且也遠低于早前市場預期的每噸下調500元。
林伯強說,他個人覺得應該接近4%了。老百姓對希望下調更多一點的預期是可以理解的,但他認為目前成品油價格調的幅度跟發改委迫切下調的愿望有關,因為下調的愿望很迫切,所以下調幅度正好壓到4%時就下調了。“發改委是到點就調,所以幅度不可能很大。”
按照《石油價格管理辦法》,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汽、柴油價格。林伯強表示,“按照這個算法,只有下浮超出4%或6%才有500元降幅,因此,此次變化還未達到3.24%,因此目前這種降幅也在情理之中。”
他也指出,目前國際油價的整體價格在持續上行,因此從長期看來,國內成品油價格也不得不跟著往上調。
天然氣價改邁出關鍵一步
在油價下調的同時,天然氣卻迎來了漲價。出廠基準價格每千立方米提高230元,同時即取消了雙軌制,擴大價格幅度范圍,設定車用氣與車用油的售價比。
林伯強評價說,真正的天然氣價格機制并沒有完全推出來,但是整體價格機制走出了關鍵的第一步。有利于今后整體天然氣價格走向市場化,在目前階段是意義是深遠的。
他表示,設定車用氣和車用油的售價比,這跟天然氣一直以低價的方式來供應有直接關系。從國際上看,國外的天然氣由管道運輸,天然氣跟石油有不同的定價方式,并且有一個固定的比例。“國內將進行下一步的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走市場化的道路也會形成這樣的一個比例,但目前差得比較遠。 “
天然氣價格改革邁開了第一步,對老百姓生活也有直接的影響。據中國城市燃氣協會調查數據顯示,全國平均每戶家庭每月炊事用氣大概是20立方米,如果假定城市燃氣價格每方相應提高0.23元,每戶每月增加的支出大概是4.6元左右。林伯強表示,大概增加5塊錢左右的成本,還在老百姓能夠承受的范圍之內。如果不愿意承受這個漲價,或許就會面臨天然氣短缺。
來源:
中國經濟網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