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將至,不法分子可能抓住考生和家長的心理,進行侵財性違法犯罪活動,涉及高考的詐騙案件可能高發。云南省公安機關對近年來發生的高考詐騙案件進行梳理分析,將部分詐騙手法及防范對策進行通報,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提高警惕,加強防范。
一、通過手機短信或網絡發布虛假信息進行詐騙
作案方式:不法分子通過手機短信或網絡,向考生或家長發送“出售高考試題”、“花錢可以上重點大學”等虛假信息。許多考生和家長信以為真,按照要求付錢,結果被騙。
防范建議:考生和家長要增強防范意識,不要輕信收到的手機短信和網絡消息。需要了解高考相關情況,應當到有關部門公布的正規報考咨詢點或者網站進行查證和咨詢。
二、吹噓可以拿到內部指標進行詐騙
作案方式:不法分子謊稱自己是院校招生代理、高校招生人員或自己有“特殊關系”,明示或暗示可以幫考生拿到內部指標或計劃外指標,要求考生或家長交納指標費。
防范建議:在此類詐騙中,不法分子利用考生或家長心存僥幸的心理實施詐騙。我國高考實行“陽光工程”,各高校的招生計劃都將向社會公布,決不可能像招生騙子所說的“只要花錢就能搞到招生指標”,所謂的“內部指標”都是騙局。警方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遇到此類機構或個人,要保留證據并及時向公安機關舉報,以免被騙。
三、打著自主招生的幌子進行詐騙
作案方式:每年高考結束,一些中介公司或者個人打著自主招生的幌子誘騙考生或家長稱,自主招生就是學校說了算,只要花錢就可以搞到自主招生的指標。許多家長信以為真,結果被騙。
防范建議:自主招生不是“自由招生”或“隨意招生”。高考招生具有嚴格的條件限制,所有招生計劃都是由國家統一下達并向社會公布,未經國家批準或者未向社會公布的,不能安排招生。警方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要認真辨別,查詢國家政策規定,以免上當受騙。
四、混淆招生類型進行詐騙
作案方式:不法分子故意混淆自考、成人高招、網絡教育與普通高校招生的區別,蒙騙考生或家長。不法分子一般聲稱只要肯花錢就可拿到錄取通知書,但考生及家長卻不知道這并不是普通高等學校通過統一考試發出的錄取通知書,最后拿到的畢業證書也不是普通高等學校的畢業證書。這樣的畢業證國家并不認可。
防范建議:考生和家長遇到此類情況,要向教育主管部門了解學校的辦學資質、招生資格等。如有條件的要實地參觀,查看學校的硬件設施和周邊環境,從多種途徑了解該校的師資力量和辦學成果。不要輕信從非正規渠道得到的招生政策等相關信息,以免上當受騙。
五、向考生寄送偽造的錄取通知書進行詐騙
作案方式:不法分子通過郵局向考生寄送偽造的錄取通知書,并讓考生將學雜費事先打入銀行賬號內。
防范建議:考生收到錄取通知時,盡量不要急于匯款,而應對通知書的真偽進行識別。按照教育部規定,普通高校錄取通知書由招生學校根據省招辦審核備案的錄取名冊發放,并加蓋省招辦錄取專用章。考生拿到通知書后,可登錄省招生考試信息網或到縣(市、區)招辦查詢自己的錄取信息,確定是否與通知書一致后再匯款。
六、偽造軍校招生證明文件蒙騙考生進行詐騙
作案方式:不法分子采取偽造軍校招生公文、公章等手段蒙騙考生或家長,同時聲稱軍校為特殊院校,不經過統一的招錄途徑錄取考生,從而更具迷惑性。
防范建議:軍校招生和普通高校一樣,都會在網上統一公布招聘信息,而且考生參加軍校錄取必須事先通過政審、面試和體檢;軍校招生無內部指標,也不可能計劃外擴招;國防生招生,由軍隊簽約的地方高校負責,不可能存在“內部招生指標”,也不存在提前“預錄”;國防生只招收普通中學高中畢業生,冒名在大、中專學生和委培生中招收國防生的,肯定都是行騙行為。
七、謊稱通過內部渠道提前查詢到考生錄取情況進行詐騙
作案方式:在高考成績或錄取分數線公布前,不法分子謊稱考生離錄取分數線還差幾分,自己可通過找關系花錢疏通,向家長索取錢財。錄取分數線下發后,考生和家長才發現被騙。
防范建議:在此類詐騙中,不法分子抓住考生和家長迫切希望早點知道高考成績、錄取情況等信息的急切心理,從中騙取錢財。為此,警方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要有一個平靜樂觀的心態,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孩子,不要因為急于知道招錄結果而被騙。
來源: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記者 李映青) 編輯:寧波 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