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軟信息學院鳥瞰全景
實訓學期課堂
中國第一個由軟件企業和軟件園合作創辦的專業IT大學即將于6月16日迎來建校十周年。在6月11日舉行的“奠基2.0——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建校十周年媒體溝通會”上,學院院長溫濤介紹,學院將通過推進TOPCARES-CDIO工程教育模式對人才培養質量進行一次全面升級,為新十年的發展奠基。
“奠基2.0”,這個極具IT特色的主題設計意味著學院十周年不僅僅是從一個十年邁向新的十年這種物理層面的奠基,更蘊含著心態歸零、二次創業這種心態層面的奠基。伴隨中國的IT產業發展走過十年,大連東軟信息學院正是堅持創業、不斷創新才走出了一條IT應用型大學的特色發展之路。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來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它以產品研發到產品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大連東軟信息學院結合中國高等教育的實際和IT行業的人才需求標準,在CDIO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IT人才的TOPCARES-CDIO能力結構:技術知識與推理能力、開放式思維與創新、個人職業能力、溝通表達與團隊工作、態度與習慣、責任感、價值觀、應用創造社會價值。
據溫濤介紹,大連東軟信息學院TOPCARES-CDIO教育教學改革始于2009年3月。經過一年多的發展,現在已經在全校所有專業都開始推行。
學文據行業變化進行教學TOPCARES-CDIO的核心是一體化教育,學院所有的課程都以具體的實踐項目貫穿教學,讓學生在項目實踐中系統地掌握核心能力。為了保證其順利推行,學院構建了與之相適應的高效組織結構,同時為學生創造了了全方位的實踐平臺,讓學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的方式都能進行課程實踐和項目實踐。
其中,SOVO大學生創業中心按照專業方向組建了30余家學生虛擬公司,由學生進行管理運營,增加了學生的實踐經驗。此外,2010年下半年學院將投資建設一座8萬平米左右的大學生新技術和新文化體驗廣場,全面構建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實踐和創業平臺。“我一直有一個愿望,那就是我們的學生一周7天的時間里能夠有2天是在公司里做兼職,那就真的做到了學用結合、產學融合,”溫濤說。
十年來,大連東軟信息學院伴隨著IT產業的浪潮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從2001年1500名學生到如今擁有近14000名學生;從最初的高職專科到如今本科、專科、研究生、留學生、繼續教育多元教育體系;從高職院校到獨立學院再到2009年成為首批獨立學院轉設為普通本科院校。學院已經向社會輸送近17000名IT人才,歷年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0%,英特爾、惠普、東軟集團等知名公司每年到學校“批量”定制人才,大連東軟信息學院的發展模式對區域經濟乃至中國IT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日益彰顯。
對于學院持續快速發展的原因,溫濤將其歸結為產學融合的辦學模式。大連東軟信息學院是東軟集團、大連軟件園共同投資舉辦的專業IT學院,自誕生之日起就帶著產業的基因。十年間,學院與英特爾、IBM、SAP、惠普、思科、微軟、東芝等企業全面展開合作,校企聯合共同設計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材開發、資源建設、師資共享,使大學教育與企業需求全面對接,使畢業生更加適應產業需求。
面向未來十年,溫濤對學院的定位很明確:要辦一所有特色、高水平的IT應用型大學。未來的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將在四個方面彰顯辦學特色:實現并持續創新產學融合、面向應用的TOPCARES-CDIO人才培養模式;形成并不斷完善特色鮮明、科學高效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發展一支國際化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實用化、國際化、個性化”IT應用型人才。
沒有大型慶典,沒有鮮花和掌聲,這所年輕的大學正在以其最樸素的方式詮釋對新十年的期待,在以“創新”獲得十年快速成長之后,又以創新來升華十年對IT應用型大學的探索收獲。
東軟集團董事長兼CEO、大連東軟信息學院董事長劉積仁認為,大連東軟信息學院作為東軟產業價值鏈的一部分,其產業背景使學院擁有與生俱來獨特的DNA,即創業的意識,一種在茫茫森林中找到一條屬于自己的路的能力,這種創業意識、創新意識是大學應當培養和具備的,也是學院對學生的期望。
“十年我們之所以沒有進行大型的慶祝活動是因為我們還很年輕,而產業對人才的迫切需求讓我們將全部注意力放在了人才培養的質量上。用TOPCARES-CDIO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式來迎接新十年,既是對過去的總結又是對未來真正的奠基。這種紀念方式對學院的發展來說,對社會經濟的推動來說更有實質意義,”劉積仁說。
來源:中國日報大連記者站(記者
張小敏
通訊員
王雙)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