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長大了也是位先生”流沙河對一位高三畢業學子的勉勵之詞,引來在場讀者的陣陣喝彩。
一張木桌,一杯家鄉的竹葉青,一支毛筆,一方硯臺,6月14日,79歲高齡的四川省作協副主席、著名詩人流沙河攜新作《流沙河認字》來到家鄉成都寬窄巷子,與廣大讀者見面。
沙河先生戴著老花鏡,依然精神矍鑠,毛筆字瀟灑依舊。“要能讀出古音,寫出古形,并能說出此字的古今演變過程,那就算完全認得了。我研究漢字四十年之久,總算認得幾個字了”,流沙河先生自謙地說。
“認得那么清,有何益處?我的確答不出,但我堅信西哲之言:有趣必有益。”
流沙河先生自問自答道。
《流沙河認字》一書寫作歷時三年,從“一二三”說起,講到三生萬物,共幾百個字從甲骨文、金文、小篆、繁體字等形態的演變。行文不僅詼諧幽默,還兼有嬉笑怒罵。
近兩個小時的見面會中,上百本《流沙河識字》、《流沙河新作》等作品已被簽售一空。游客在書院門口排起了長龍,14日下午艷陽高照,最高氣溫達到了29度,但讀者們都手捧先生的書靜靜等待著。隊伍中有時髦的年輕女郎,也有稚氣未退的小學生。
“我老是寫錯別字,所以買流沙河老師的書來看看”,4年級的小學生劉凌志告訴記者。
等候沙河老先生簽名的長隊中,一位滿頭白發的讀者特別引人注目。73歲的陳家祥老先生是電子科技大學的退休教師,《實驗科學與技術》的前任主編,在報上讀到流沙河老先生與讀者見面的消息后,專程坐了近1個小時的公交車,從電子科技大學趕來見山書院與老先生交流。
雖說是科技工作者,陳家祥一直十分熱愛中國古、現代文學,也對四川籍作家也有特別的研究。“山外紅塵山中古事,兩不相擾各行其事”,陳老先生還當場背出了流沙河先生在四川青城山一處寺廟的題詞。
來源:中國日報四川記者站(實習記者
張奧)編輯:鄧京荊 吳鳳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