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前夕,國家藥監局、工信部、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和國家質檢總局聯合下發通知,啟動對一次性塑料餐盒生產、銷售和使用的專項整治。
一次性塑料餐盒直接接觸食品,其質量直接關乎人體健康。我國每年使用的一次性餐盒超過150億個,其中有多少屬于劣質餐盒甚至“毒餐盒”?這些劣質餐盒是如何從源頭流向餐桌的?
近日,記者在北京周邊暗訪調查發現,無論是生產環節還是流通使用環節,劣質餐盒仍然有禁不止;無論是監管還是執法查處,力度明顯不夠。
企業被列入黑名單,劣質餐盒照樣生產
今年3月,北京環保餐具聯合組織等單位對一次性塑料餐飲具市場調查時發現,市場上銷售的大量劣質餐盒,主要來自未獲得生產許可證或添加劣質填充料的企業,一些企業用廢舊光盤、廢舊發泡餐盒或減震包裝材料等廢塑料,加入工業碳酸鈣、熒光增白劑、石蠟以及有毒材料生產一次性餐盒,產品質量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其中天津圣元樹塑料包裝制品廠、天津云龍環保餐具有限公司、河北永清縣劉街宏利塑料廠等10家企業因長期生產加工劣質餐盒,被列入黑名單。
記者在北京周邊對這些企業進行了暗訪。天津云龍環保餐具有限公司因加工生產劣質餐盒曾多次被執法部門查處。在天津靜海縣大豐堆鄉李八莊村西頭,記者以購買餐盒為由,進入“云龍公司”車間,空氣里充斥著刺鼻的塑料味,兩名工人正在把一些灰白色顆粒、白色碎片倒入機器,兩條生產線不停地加工,10多名工人忙著切割包裝,餐盒隨意堆在地上,車間外有兩輛廂式貨車正等待裝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