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送禮”背后的權力尋租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受到土地官員手握行政審批、執法、大額度資金的管理和支配等巨大權力的吸引,江西查處的一系列國土腐敗官員背后,房地產商的身影總是相伴相隨。
“土地爺”們手中的重權,無疑是行賄者趨之若鶩的最大動因,這在南昌市國土資源局原局長周宏偉一案中顯現得尤為典型。據查辦此案的撫州市人民檢察院透露,周宏偉收受他人賄賂大多發生在節假日前后,一些地產商老板打著春節拜年的名義,排著隊向周宏偉送禮,辦案人員搜查其辦公室發現,房間內堆放的名貴禮品琳瑯滿目,僅用于裝錢的信封就有40多個,共計300多萬元。其中,在現場搜查出的幾個大信封中,每個都裝著幾萬元。
“送禮的人太多,有的放下就走了,連人都不認識,根本記不清哪筆錢是誰送的。”周宏偉在接受辦案人員審訊時交代。
撫州市人民檢察院的辦案人員認為,房地產開發商們的目的一致,都是為了在土地出讓中得到實惠,或在置換土地、辦理土地證等方面占得先機。
作為“回報”,在累計收受他人賄賂財物579萬余元之后,周宏偉在土地過戶、土地證辦理、增加容積率等方面,為開發商們提供了種種“便利”。
接連不斷的金錢誘惑導致手中的權力失控,成為周宏偉等腐敗土地官員們的共同特征。
周宏偉在《悔罪書》中這樣剖析自己的犯罪原因:“‘有錢能使鬼推磨’‘金錢和財富是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好體現’等錯誤觀念腐蝕了自己的思想和靈魂。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與大款、老板打交道,為尋求我的幫助,一些大款、老板一擲千金,不惜十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地送給好處,一旦經受不住這樣的考驗,就會走向犯罪深淵。我就是他們的犧牲品。”
“土地資源、房地產等背后的巨大利益,讓各種權力交織其中,更讓監督環節形同虛設。”江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法律系主任顏三忠認為,由于土地供給權由各級政府所轄的國土部門所壟斷,而部門權力又集中在主要官員手中,這種既不透明,又難以受到監督的公共權力為尋租留下了余地。
權力約束亟待制度突破
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成為腐敗高發領域,在凸顯土地和礦產稀缺資源背后巨大的“權力尋租”空間的同時,集行政審批權和行政執法權于一身的國土管理部門存在的監督盲點和管理漏洞也暴露無遺。
6月17日,國土資源部執法監察局局長李建勤表示,今年是土地衛片執法檢查覆蓋全國的第一年,也將第一次依據《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處分辦法》對責任人施行問責。近期國土資源部將組成15個督導組,對各個省進行檢查;隨后國土資源部將約談違法用地嚴重的政府主要負責人;9月,將對各地的情況進行評估、檢查、驗收,根據最后的結果啟動問責程序。
“必須通過體制機制的完善,最大限度減少國土官員腐敗的機會,同時,通過增加腐敗的‘機會成本’,讓腐敗國土官員伸手必被抓。”顏三忠認為,由于來自外部的監督往往受到信息不對稱等因素的制約,因此必須將監督滲透到權力運行過程中,在政府部門內部將決策權與執行權分立,對國土資源的行政審批和行政執法進行有效監督,改變事后查處、“前腐后繼”的惡性循環。
最近,江西省國土資源廳加大了土地管理領域、礦產開發領域的專項治理。截至今年5月,江西國土系統共有164名領導干部進行了交流、輪崗,并對查出的130余個廉政風險點進行了防范整改。
江西省政協常委李季仁在對重點領域腐敗現象進行調研后認為,國土系統腐敗現象屢禁不止,根子還在權力失控,只有通過有效的手段實現對權力的監督,才能杜絕腐敗現象。他認為,在解決權力封閉運行問題,實現土地出讓、規劃、調整等信息透明公開的同時,還應從根本上解決地方財政對土地的過度依賴,弱化地方“以地生財”的沖動。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