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正式批復北京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
四中心城區調整為兩個區
■撤銷北京市東城區、崇文區,設立新的北京市東城區,以原東城區、崇文區的行政區域為東城區的行政區域
■撤銷北京市西城區、宣武區,設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區,以原西城區、宣武區的行政區域為西城區的行政區域
近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了北京市政府關于調整首都功能核心區行政區劃的請示,同意撤銷北京市東城區、崇文區,設立新的北京市東城區,以原東城區、崇文區的行政區域為東城區的行政區域;撤銷北京市西城區、宣武區,設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區,以原西城區、宣武區的行政區域為西城區的行政區域。
批復要求北京市要盡快明確新設區政府駐地位置,并按程序報批。行政區劃調整涉及的各類機構要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設置,涉及的行政區域界線要按規定及時勘定,所需人員編制和經費由北京市自行解決。要嚴格執行中央關于厲行節約的規定和國家土地管理法規政策,加大區域資源整合力度,優化總體布局,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
根據北京市區縣功能定位,首都功能核心區包括原東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個中心城區。合并后新設立的東城區,轄區范圍為現東城區和崇文區轄區范圍,面積41.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6.5萬人。合并后新設立的西城區,轄區范圍為現西城區和宣武區轄區范圍,面積50.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4.6萬人。
據介紹,北京市此次調整行政區劃,一是有利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區域均衡發展。核心區四個區面積共92.54平方公里。由于行政區劃劃分過細,四個區的發展受到空間因素的制約,特別是崇文區和宣武區發展受空間因素制約更為明顯,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滯后于核心區北部。通過核心區行政區劃的合并調整,有利于對現有的空間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推進核心區南北均衡發展。二是有利于提高核心區的承載能力和服務水平。通過核心區區劃的合并調整,可以大幅度提高合并后的兩個區的綜合實力,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有利于提高核心區的承載能力和服務水平,也有利于解決四個區結合部管理薄弱的狀況。三是有利于加強歷史文化名城的整體保護。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和專項規劃,核心區與舊城保護區基本重合。舊城保護任務由四個區承擔,不利于統一建設、管理和整體保護。區劃調整后可以集中力量加快老城區改造,加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力度。四是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行政區劃調整后,核心區減少兩個行政區,有利于精簡機構,合理配置地區經濟、社會資源,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提升核心區規劃建設和整體管理水平,增強“四個服務”的能力,以更高的標準推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建設,把首都功能核心區打造成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示范區。(新華社北京7月1日電 記者孫曉勝)
首都功能核心區行政區劃調整期間原城四區相關部門照常辦公
記者昨天從首都功能核心區行政區劃調整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了解到,行政區劃調整期間,原東城區、西城區、崇文區、宣武區相關職能部門照常辦公,職能不變、辦公地址不變、辦公時間不變。原四區各個街道保持現狀,不進行調整。轄區居民可繼續正常辦理相關業務。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
北京日報評論員
國務院近日作出正式批復,同意調整首都功能核心區行政區劃。根據首都實際,這次調整的任務是“四區變兩區”,將首都功能核心區由東城、崇文、西城、宣武四個行政區調整為新的東城、西城兩個行政區。批復要求行政區劃調整涉及的各類機構要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設置,加大區域資源整合力度,優化總體布局,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我們要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指示精神和國務院批復精神,認真細致地做好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平穩、有序、適度地予以推進。
我們要充分認識首都功能核心區行政區劃調整的重大意義。此次調整行政區劃,是關系首都長遠發展的一件大事,是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項重要舉措。作出這樣的調整,有利于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推進區域均衡發展;有利于整合利用核心區資源,拓展新的發展空間;有利于創新體制機制,優化行政資源配置;有利于推進核心區發展建設,增強首都服務功能。自覺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精神和市委部署上來,精心謀劃和組織好這次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對于我們緊緊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著眼建設世界城市,加快推進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發展戰略,必將起到積極而有力的推動作用。
此次調整首都功能核心區行政區劃,完全符合首都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客觀需要,有助于推動首都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近些年來,在首都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進程中,行政區劃劃分過細,首都功能核心區有限的空間資源難以得到有效利用的矛盾日益凸顯,特別是崇文、宣武兩區發展受空間因素制約更為明顯,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長期滯后于核心區北部。加快解決核心區南北區域發展不均衡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人民群眾呼聲很高,社會各界積極建言獻策,市委市政府也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和破解難題工作。當前首都改革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推動首都實現新一輪發展,必須以新的更高的標準對首都的發展資源進行統籌思考、優化配置、整合利用。在前期深入調研和充分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及時調整首都功能核心區行政區劃,是多年來首都改革發展探索實踐的結果,也是社會各方面的共識;契合首都科學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順應了人民群眾的新期待。總體來看,現在推進這項工作,合時宜、順民心、有基礎。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任務的收官之年,也是搞好“十二五”規劃編制,為首都未來數年乃至更長一個時期科學發展奠定基礎的重要一年。當前,全市各區縣、各部門都在積極研究和謀劃“十二五”期間的建設和發展。
抓住這一時機適時調整核心區行政區劃,有利于首都功能核心區在更大的空間上制定出高水平的整體科學規劃,以更高的標準推動“十二五”時期首都科學發展,從而更好地實踐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發展戰略,把首都功能核心區打造成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示范區。
審時度勢對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必然對首都更好地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尤其是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通過調整區劃,可以推動核心區北部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資源向南延伸,整合核心區內要素、資源、服務優勢,形成核心區經濟社會發展合力;可以進一步加快南城發展、加大危舊房改造力度、提高古都風貌保護水平等,提高核心區的整體建設管理水平,長遠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貫徹落實好國務院批復精神,圓滿完成這次區劃調整工作,責任重大,任務艱巨。我們一定要以對黨和人民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同心協力,扎實細致,確保調整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讓中央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廣大黨員干部要努力做到顧全大局,支持改革,盡職盡責,遵守紀律,經受考驗;要結合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參與調整和改革,以更高的標準做好各項工作,在機構調整工作中創先進、爭優秀,在改革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堅強核心作用,展示優秀共產黨員的風采。讓我們以這次區劃調整為契機,進一步凝聚起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上下齊心、共謀發展,為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和世界城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來源:北京日報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