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是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的重要基地,經過50多年的建設,已形成橫跨航天、航空、兵器、電子、船舶、核工業等6大行業和眾多學科,廠、所、院、校相配套的國防科研、試驗、生產體系。全省現有軍工及民口配套企事業單位200多家。近年來,陜西國防科技工業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軍民融合,加強軍工核心能力建設,實施戰略重組,調整產業結構,加快轉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各軍工企事業單位逐步由任務型向任務能力結合型轉變,由單一軍品型向軍民結合型轉變,初步建立了軍民互動融合發展的國防科技工業新體系。
航空工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加速“市場化改革、專業化整合、資本化運作、國際化開拓、產業化發展”,預計到2017年實現1萬億的戰略目標。為此,西飛公司加大企業內部的調整改革, 2008年完成了定向增發,實現了從飛機零部件制造商向整機制造商的轉變。2009年先后與空客公司、美國古德里奇公司、美國沃特飛機公司分別簽署了合資合作協議等,開始從轉包生產向國際合資合作邁進。之后又成功收購了奧地利未來先進復合材料股份(FACC)公司90%股權,創造了我國航空工業海外收購的先例,一躍成為世界級的航空供應商。西航公司在資本運作和國際合作方面也取得顯著成效,西航公司的“航空動力”成功借殼上市。在國際合作中,西航公司與美國GE公司、普惠公司等世界航空發動機制造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成為多家外國著名發動機制造公司的近百種零件的海外唯一供應商。2009年其轉包生產實現出口創匯1.65億美元,西航公司已成為國內最大的航空發動機外貿轉包企業。
航天工業整合技術資源,軍民結合產業快速發展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將西安、北京、上海的10個研究所、工廠合并,重新組建了新的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提升了該研究院核心技術的整體水平。使其形成了軍民融合發展的新格局;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利用航天技術先導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大力發展軍民結合產業,成立了民用產業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技術應用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使軍工科技成果廣泛向民用領域轉化。通過整合技術資源,調整產業結構,使其軍民結合產業研發體系從過去單純的廠、所軍民結合研發平臺逐步向軍民結合研發平臺與企業技術工程研究中心相結合的研發體系轉變,加快了軍民結合高技術產業的發展。
兵器工業規模化重組,市場競爭力增強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加快實施行業資源專業化、規模化重組整合。2010年6月,西安應用光學研究所、西安北方光電有限公司與河南平原光電有限公司合并,在西安注冊成立了北方光電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致力于光電裝備與技術的系統集成和體系研發,擬打造規模過百億的光電產業集團。西安電子工程研究所與江蘇北方湖光光電有限公司合并,在西安成立了北方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該集團致力于雷達技術及成果的產業化發展,擬發展成為國內乃至國際雷達領域的領先者。這兩個信息技術專業化公司的組建,不僅強化了專業優勢和核心競爭力,而且有效解決了產研分離的問題,優化了資源配置和管控體系,標志著在陜兵器工業在加快信息化戰略轉型和產研結合、軍民結合,實現可持續發展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船舶工業開辟民品產業化道路
中船重工集團公司為使企業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實現優勢互補,將西安地區的研究所和企業實施改革重組,建立了廠所結合型的經濟實體——西安船舶設備工業公司(集團)。公司為進一步發揮地區公司的作用,加強各單位之間的聯系,按照軍品科研生產緊密結合型、民品聯合開發型的發展戰略,又與所屬成員單位共同出資組建了西船研究院,該研究院充分發揮本部的技術優勢和成員單位的生產優勢,以產品和項目為龍頭,以資金和技術為紐帶,合理配置資源,開辟了民品產業化的發展道路。
通過這一系列戰略重組和資源整合,極大優化了陜西國防科技工業產業結構,加快了軍工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必將對陜西經濟快速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來源:中國日報陜西記者站(記者 黃崇成)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