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暴雨襲擊閩北,福建省軍區駐連江某部官兵連續數日展開清理淤泥雜物等救援。圖為部隊官兵在休息。(薄文飛 攝)
專家:災后重建“新農村”任重而道遠
6月13日以來,福建省輪番遭受特大暴雨襲擊,降雨量刷新許多地方的歷史記錄,暴雨造成了歷史罕見的自然災害。福建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主任丘汀萌表示,福建已緊急下撥1.53億元應急資金,用于臨時應急安置、衛生防疫以及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修復。
丘汀萌說,此次還造成閩江、九龍江、汀江等流域多次發生超警戒、超保證水位或超堤頂高程的大中洪水,局部出現特大洪水,引發嚴重的山體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
福建省國土廳應急指揮小組成員,工程師劉拯對記者說,南平這次多發泥石流原因是,一雨季,降水時間長。致使土地水量過飽和,降水量占全年60%至70%;二是南平地形特點,土層厚,植被豐富,但是大部分植物屬于再生林,(多為60至70年代的再生林),根系不夠深;三是閩北地區地層大多屬于變質巖,容易分化,造成土層偏厚。
另有專家介紹,過度砍伐樹木也是造成災害原因之一。水土保持性良好的闊葉林被砍伐替換為針葉林或竹子,而這些樹種水土保持性相差很遠。
劉拯說,此次災難的形成大多由客觀因素導致,山體滑坡第二天,他就趕往現場。他告訴記者,紅星村建在周邊都是山林,經過他們實地勘察,當時泥石流成因是大塊巖石阻隔了水流的排泄,形成類似“堰塞湖”,因此造成大規模的山洪和泥石流沖毀村莊。
當地政府承諾,死亡的村民每人可獲10萬元賠償,房子全倒戶每人獲補償1萬元,半倒戶賠償根據受災情況酌情而定。
“今后要是再有長時間強降雨,南平還是會有出現山體滑坡、泥石流的可能?!?劉拯說。
目前,由于自然條件和資金等問題的考驗,像紅星村這樣損毀嚴重的村莊重建難度很大,搬遷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但是鎮委書記吳火亨知道,搬遷遠比想象困難。“有些老人已經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幾十年,對這片土地的感情讓他們舍不得離開?!?“就算我們在閩北的山區河流中找到一片平原來建設新城鎮,我們又該如何為這些世代為農的村民們提供就業呢?”
來源:中國日報福建記者站(記者 胡美東 魏添 實習記者 朱興鑫)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