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成為直接“殺手”——
“女孩失蹤”的背后,隱藏著一個從非法鑒定胎兒性別到非法人工終止妊娠的“一條龍”黑市
我國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已經上千年了,為什么近30年才出現男女比例嚴重失衡?
“少子化和B超普及是直接原因。”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說,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韓國、日本、中國等具有男孩偏好的亞洲國家或地區在生育率下降過程中,普遍出現出生性別比偏高問題——因為那時B超設備開始普及。許多人懷孕4個月后,經B超鑒定胎兒性別,男胎保留,女胎引產。
性別比失衡問題突出反映在農村。過去20多年里,考慮城鄉差異,國家對農村的生育政策,實際上是生男即止的規定:頭胎生男孩的,不再生二胎;頭胎生女孩的,可以再生一胎。
“頭胎生了女孩的,二胎便要千方百計生男孩。”據原新介紹,歷次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查發現一個規律,孩次越高,出生人口性別比越高。2005年的出生人口中,第一孩的出生性別比為108.41,雖然偏高,但程度不嚴重;第二孩猛然升高到143.22;第三孩及以上孩次的出生性別比更高,達到了152.88。“有些村莊甚至3年內沒有出生一個計劃內的二胎女孩。”
“女孩失蹤”的背后,隱藏著一個龐大的非法胎兒性別鑒定市場。
據介紹,在江西、湖北、安徽交界地區,從事非法鑒定性別的活動由隱藏變為半公開,由“坐等上門”變為“上門服務”,鑒定時的懷孕時間由16周以上縮短為12周左右,由本地小范圍變為有組織的跨區域大范圍作業。在一些農民工聚集的“城中村”,“B超”、“大月份引產”、“藥物流產”等廣告牌隨處可見,從非法鑒定胎兒性別到人工終止妊娠,提供“一條龍”服務。
這些“B超黑市”的經營方式主要有兩種。
一是前店后廠。開在街面的婦科診所乃至藥店攬生意,后邊居民樓的家中做B超,鑒定費200元左右。如果是女孩不想要,約醫院的醫生來做手術。
二是介紹去醫院鑒定胎兒性別。為逃避政府有關部門的打擊,避免幾十萬元的B超機器被沒收,一些中介診所利用關系,帶顧客去大醫院,打著檢查胎位等幌子,從“關系戶”醫生的暗示里,得知實情,如需墮胎,回診所做手術。
“科學技術是一柄雙刃劍。”翟振武說,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會有越來越多新的、易于普及的性別選擇技術和人工流產技術問世,加強監管迫在眉睫。
重男輕女是禍根——
生育觀上的男孩偏好,是繼嗣問題、“面子”問題,也是女性弱勢地位問題
“爐灰筑不了墻,女兒供養不了爹和娘”,傳統觀點認為,農村的男孩偏好是為了解決勞動力、增加收入和養老問題。目前農村養老保障最主要的困難是經濟上的,女兒大了要出嫁,而生活在身邊的兒子(媳婦)能提供養老支持。
不過,一項對安徽省太湖縣、宿松縣、潛山縣等欠發達地區人口問題的調查報告顯示,近些年來,在經濟貢獻方面,生男不比生女強。這些地區的年輕人基本外出打工,男性年均收入8500元,交給家里2000元左右;女性年均收入6300元,交給家里4000元左右。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女青年的嫁妝基本是自己掙的,男青年的父母需要投入3萬—4萬元。因此,不能將男孩偏好簡單地歸結為經濟問題。
事實上,在我國沿海等富裕起來的地區,發達的經濟條件和日益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并未有效遏止出生人口性別比攀升的勢頭。
“根子在于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田雪原說,在許多人眼里,生男生女,是繼嗣問題,也是“面子”問題。對于財富迅速增加的家庭,“萬貫家財留給誰”的問題,使人們靈魂深處“兒子傳后”的意識變得空前活躍和強烈。一些家族、宗族觀念嚴重的地區,生男孩意味著家族香火不斷,意味著家族勢力的強盛。有了兒子的婦女可以免遭家人“不爭氣”的指責,兒子能提高母親的家庭和社會地位。
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楊菊華表示,男女不平等帶來的性別差異因素,是人們男孩偏好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國婦女除了教育程度增長的幅度基本趕上男性外,其它指標都明顯落后于男性:在經濟生活方面,女性雖然廣泛地參與社會勞動,但職業聲望和收入不高。招生招工時,條件等同情況下,往往取男舍女;在政治生活方面,女性的參政比例大大低于男性及國際社會女性的平均政治參與水平,在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業、事業單位負責人中,女性僅占1/5。
性別比失衡需強力干預——
當務之急是打擊技術越軌,治本之策是促進性別平等,提升女性社會地位
性別比長期嚴重失衡是社會背負的“高利貸”,在災難爆發前排除危情,是百年大計。國家人口計生委性別比治理辦公室主任羅邁說,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應標本兼顧,采取綜合治理的措施。
“現在一提出生性別比失衡,人們就想到‘娶妻難’和‘光棍’問題。其實,這是從男性為中心的視角考量問題,不僅僅是關注了男性。” 楊菊華指出,出生性別比偏高問題實質上是女性發展權益問題。由于傳統觀念根深蒂固,以及現行的一些政策因素影響,兩性之間顯性和隱性的資源獲得不公現象十分普遍,女性的弱勢地位依舊明顯。因此,推進兩性的公正、平衡發展,提升女性的社會地位,才是“治本“之策。
據介紹,1990年以來,國家人口計生委在全國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關愛女孩行動”等活動,建立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長的利益導向機制,對獨生子女戶、雙女戶給予養老保障,讓百姓覺得生女孩不吃虧。近年來,國家推行農村養老保障制度,提高家庭和社會養老保障能力,從物質保障上和觀念上推進重男輕女思想的轉變。2009年,全國14個重點省(區)出生人口性別比呈現下降趨勢。
翟振武認為,當務之急還是打擊技術越軌,整治“兩非”(非法胎兒性別鑒定和非法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
北京律師事務所律師武海亭表示,我國現行相關法律雖然嚴禁“兩非”行為,但未重拳出擊。比如對于沒有行醫資格的人從事“兩非”行為,法律規定按非法行醫罪追究刑事責任,但對醫務人員涉足“兩非”,只規定了行政處罰,罰款額度只有1萬—3萬元,沒明確刑事責任。
韓國也曾經歷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階段,為此,韓國立法規定,對于利用B超鑒定胎兒性別和選擇性別引產的醫務人員,一是罰款3000萬韓元,相當于20萬元人民幣;二是吊銷醫師執照,終身不得行醫;三是承擔刑事責任,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武海亭認為,我國可以借鑒這些做法。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