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報評論員司超峰
“因為多,所以便宜”。這是橫行商業圈的硬道理,勞動力市場似乎也不該例外。來自省人口計生委的信息表明,河南人口本月將突破一億,而由于實行計劃生育,我省形成了30多年人口撫養成本較低、勞動年齡人口充裕、儲蓄率較高的黃金發展期(人口紅利期)。30多年來,中國依靠全球首屈一指的廉價勞動力大軍,創造了世界經濟奇跡。但問題是,人口紅利已經“紅”了30多年,還能繼續紅下去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調研顯示,中國目前已經轉移出2.3億農村剩余勞動力,還剩余2481萬人,從經濟學角度講,當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逐步轉移直至枯竭的那一刻,就是勞動力過剩向短缺的轉折點,這是經濟學界著名的“劉易斯拐點”。
盡管學界對中國人口紅利是否結束仍有爭論,但至少這一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警惕。河南經濟存在著不少類似的尷尬,我們干了很多臟活累活,卻掙錢不多,回過頭來一看,我們處在產業鏈的最前端和價值鏈的最低端,我們把大部分利潤拱手讓給別人,因為我們只有廉價的勞動力,商品沒有核心競爭力。
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能靠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而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又對勞動力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為了應對這個轉變,我們必須加大人力資本投資,提高勞動力素質,變人口優勢為人才優勢,變人口大省為人力資源大省,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來源:大河網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