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陽區團結湖地區垃圾分類引導員服飾亮相,志愿者將穿著垃圾分類服裝為社區居民宣傳、引導垃圾分類。記者 戴冰攝
在小區設分類垃圾桶,分類回收廚余垃圾、可回收垃圾以及其它垃圾,再封閉運輸到垃圾場處理。本月中旬,朝陽區的182個垃圾分類試點小區將提前實現垃圾分類工作,約占全市600個試點小區的三分之一。
團結湖北二條11號居民樓下擺放著廚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它垃圾3個垃圾桶,昨天上午,陸續有居民提著袋子前來扔垃圾。“家里有分類垃圾桶和垃圾袋,都是社區免費送的,如果這樣還不好好分類,太說不過去了。”居民張大媽說,從去年起,小區給每家發放兩個垃圾桶和多個垃圾袋,她每天很容易就能把垃圾分好。
“長期以來,垃圾都是由保潔隊員從小區運至垃圾處理站,由于部分手推車的密閉性不強,垃圾上下車時總會有異味,污染街面環境。”朝陽區市政市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朝陽區將麥子店、團結湖等地試點小區原有的開放式垃圾樓全部改為密閉式,并在站內安裝先進的除臭設備和監控系統,同時用可稱重的分類壓縮收集箱代替原有的地埋式集裝箱和混合壓縮箱。
本月中旬,朝陽區麥子店、團結湖、勁松、黑莊戶以及小紅門5個街鄉182個試點小區將提前實現垃圾分類。屆時,經過專業環衛工人的收集與處理,居民家中分類出來的垃圾將分別被運輸車封閉運送到垃圾場進行處理,全程垃圾不落地。其中,廚余垃圾最終進入堆肥廠,分解后變成有機肥料;其它不能回收的垃圾則統一運往垃圾焚燒廠成為燃料。
另據了解,全市600個垃圾分類試點小區將于年底前完成垃圾分類工作。(通訊員馬莉 華鍇)
又訊:本市首次將垃圾分類這一環保話題搬上舞臺,《再見,飛碟—綠娃在行動》以雜技音樂劇形式倡導垃圾分類。舞臺演出讓九成多的觀眾感受到垃圾分類迫在眉睫,表示今后將主動參與垃圾分類活動。
“全市一天就有1.83萬噸生活垃圾。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來自朝陽區的大學畢業生小索感嘆。6歲的張豪則對雜技音樂劇中的互動答題格外有興趣,“生活垃圾分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三類”,“1噸廢紙可造出好紙850公斤,相當于少砍17棵大樹”……這些答案他已經能夠隨口說出。
據介紹,首都文明辦、市市政市容委和中國雜技團共同推出的《再見,飛碟——綠娃在行動》雜技音樂劇,集合了雜技、滑稽、音樂劇、多媒體等多種藝術形式及舞臺技術手段。觀眾在觀看的時候,能輕松領悟垃圾減量垃圾分類的意義,欣然接受這一新的生活觀念。
連續8場演出,吸引了超過萬名觀眾到現場觀看。對其中567名觀眾的隨機調查問卷顯示,有98.41%的人“非常支持”或“支持”本市制定的垃圾分類標準。有92.24%的人表示,今后一定會主動參與垃圾減量和分類。(通訊員胡波)
來源:北京日報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