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強調,要堅持以增量帶動結構優化。通過擴大增量做大經濟規模,為優化結構贏得空間、創造條件。著力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實現增投資、促發展與擴消費、惠民生一舉多得。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培育一批產值超千億的產業集群,高度重視現代服務業發展,全面推進淘汰落后產能和節能減排工作,增創產業發展新優勢。加快推進縣域工業產業集群建設,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全面加快城鎮化進程,推動城區經濟更好更快發展。進一步放大兩大國家戰略的政策效應,不斷優化發展空間,使兩大戰略區域實現率先發展,建成在全國有影響的經濟增長極。繼續落實突破遼西北各項支持政策,以產業集群建設為突破口,加強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發揮后發優勢,推動跨越式發展。
會議強調,要堅持以改革創新增強發展動力。以建設“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為中心任務,加大產業技術創新和企業自主創新力度,積極培育自主知識產權和自有品牌,推動新興科技與新興產業深度融合,引領和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由“遼寧制造”向“遼寧創造”邁進。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大國企兼并重組力度,推動民營經濟提升速度、做大總量、提高質量,加快財政體制改革,改革投融資體制,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進集體林產權制度配套改革,搞好農村土地流轉市場建設試點,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鞏固擴大利用外資領先優勢,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創新外經外貿增長新模式。進一步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加快發展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著力拓展“走出去”的規模和空間,打造境外投資并購新優勢。更加重視對內開放,加強區域互動合作。
會議強調,要堅持以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重視富民優先,不斷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繼續抓好農村扶貧開發和城鄉特殊困難群體救助工作,讓發展成果普惠到全省人民。以提高就業質量和水平為核心,挖掘創業潛能,拓展就業空間,重點抓好高校畢業生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加大對就業困難群體援助力度。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完善城鄉統籌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各類保險覆蓋面,逐步提高保障標準。更加重視完善社會事業,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積極穩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扎實推進第十二屆全運會的各項籌備工作。加快城鄉保障性住房建設,積極推進城市和國有工礦棚戶區及農村特困戶危房改造,加快推進村屯整體改造。
會議強調,要堅持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新發展。轉變文化發展方式,打造文化創新主體,完善文化創新體系,加快推進文化傳播體系建設。進一步推進文化產業發展,抓緊制定實施《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積極整合文化資源,完善文化產業格局,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大公共文化服務投入力度,全面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建設,大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
會議要求,全省各級黨委要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扎扎實實地抓好各項工作落實。要全面推進民主政治建設,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對人大、政協工作的領導,密切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團結合作,激發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熱情,團結和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凝聚推動振興和發展的力量。要全面開創宣傳思想工作新局面,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活動,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要全面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形成干事創業謀發展、創先爭優促振興的濃厚氛圍。要堅持滿懷激情、勤政廉政,始終保持奮發進取、昂揚向上的工作熱情,堅持實事求是、真抓實干,大力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為抓好落實提供有力保證。
省委委員、省委候補委員,不是省委委員、省委候補委員的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領導班子中的黨員負責同志,正省級老同志,省紀委常委,省委各部委、省(中)直各單位黨員主要負責同志,不是省委委員、省委候補委員的有關市市長參加會議。(記者葛傳東)
來源:遼寧日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