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護欄與黏合的膠皮分離
專家
橋面出問題
很可能和施工工藝有關
昨天,記者就東風路文化路塑膠天橋出問題一事采訪鄭州市一位資深市政專家時,他說,這很可能跟施工工藝不合乎規范有關系。
他說,過去這種塑膠材料只在室內使用,出問題的很少。后來漸漸向室外推廣,比如學校的塑膠跑道、機場的通道、醫院的病人通道等,都使用過,但有些地方效果不很理想。
他曾看過這些材料的相關介紹,這些材料對施工工藝要求較高。一般來說,首先要在路面上造一個流平層,即用混凝土材料自然流平,消除路面的坑洼。之后再在流平層上鋪塑膠材料,這樣,塑膠材料才能和路面粘牢。最后,還要在上面澆一層固化膠,這樣才能把塑膠固定住,形成一個整體的路面。
但他表示,這種新材料怕硬物磕碰,否則就會出現破損、潰爛。此外,這些塑膠材料還有一定的熱脹冷縮系數,如果操作不當,氣溫過高或過低時鋪裝,就可能出問題。
建議盡可能少用新材料
“現在新材料不斷出現,性能、質量沒有經過實踐檢驗,一旦出問題,也不好說是材料的質量出了問題,還是施工工藝出了問題。但一般來說,操場上的塑膠跑道都是廠家直接派人做,基本上不會出問題,而天橋上的塑膠路面基本上都是施工單位自行鋪裝,但常常出問題,因此我推測和施工工藝不合乎規范有很大關系。”
他建議城建部門今后在材料的選取上最好用成熟的材料,因為這些材料的質量、性能和施工工藝都比較熟悉,工程質量也有保證。要盡可能少使用新材料,因為這些材料的性能和效果都沒有經過實踐檢驗,很容易出問題。
昨天,大多新天橋都在“治病”
“病因”各不相同,商報記者帶你走一圈看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