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屆國際抗癌聯盟世界抗癌大會(UICC WCC)將于2010年8月18日-21日在深圳召開。這是該國際抗癌聯盟最主要的學術活動首次在中國舉行,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女士及各國衛生部長等重要人物將應邀出席。
據資料顯示,中國的癌癥形式十分嚴峻。每年全球癌癥死亡人數約為700萬人,其中24%發生在中國,然而中國癌癥患者的生存患者和治愈患者僅為13%.由此可見,中國腫瘤防治的任務是非常艱巨的。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癌癥死亡率一直呈持續增長趨勢,70年代,90年代和21世紀初每年死于癌癥的人數分別為70萬,117萬和150萬,癌癥已經成為嚴重威脅我國人民健康的頭號殺手。
隨著癌癥發病和死亡人數的持續增加,因癌癥而帶來的疾病經濟負擔和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不良影響將會越來越明顯的顯現出來。據悉,本次世界抗癌大會不僅要對國際癌癥總體形勢進行討論,更要對中國的癌癥控制工作作出系統的部署。會議特別設置了中國專場,邀請了中國各地的知名腫瘤專家,院士與國外同行針對中國高發癌癥及相關治療方式展開廣泛而深入的討論。本次會議不僅能向外國專家展示中國學者的風采,還將進一步推動中國癌癥防控工作的發展。
國際抗癌聯盟(UICC)成立于1933年, 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它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腫瘤防治學術組織,目前國際上通用的惡性腫瘤臨床分期就是由它制訂的。國際抗癌聯盟現有300多個會員單位,分布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作為各項抗癌事業的先驅,國際抗癌聯盟致力于改變全球癌癥現狀。該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有正式關系,為其提供抗癌咨詢和準則,制定多項全球抗癌戰略。這些戰略的內容包括環境,宣傳,動員社會力量,鼓勵開展各種健康運動,改變人類行為等等。
國際抗癌聯盟通過團結各國,各地區的癌癥組織,專家,大眾以及志愿者,來共同抗擊癌癥這一對后代最大的生存威脅。國際抗癌聯盟的宗旨是建立并領導全球癌癥控制團體,分享與交流抗癌知識和經驗,加速科學發現向臨床的轉化和對患者以及公共設施的應用,系統地降低直至最終消除癌癥預防,早期診斷和腫瘤治療存在的差異,為全世界的癌癥患者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
同時國際抗癌聯盟長期致力于科普活動,開展一系列宣傳活動,使大眾了解如何通過簡單的方法降低日益增加的癌癥風險。計提方法包括戒煙并避免被動吸煙;控制究竟攝入量;降低紫外線照射;通過將抗飲食和定期體育鍛煉保持健康體重;避免導致癌癥的感染等等。
國際抗癌大會,每四年舉辦一屆(自2006年起改為兩年舉辦一屆),至今已舉辦20屆。其中,歐美國家承辦過18屆,亞洲國家中日本和印度個舉辦過一屆。
來源:中國日報深圳記者站(記者 陳虹 實習記者 秦穎)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