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華強北路一條街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產品種類最齊全的綜合電子專業交易市場。而“華強北•中國電子市場價格指數”已經儼然成為國內消費電子行業的交易導向。
時代的“電子流”
華強北電子一條街的發展歷程可以說是深圳產業結構調整的縮影,它的誕生源于市場自然發展和政府政策引導。
上世紀80年代后期,深圳市政府著手產業結構調整,淘汰一批技術含量低、效益不高的企業,將原有低端的基礎性電子加工、初級產品加工制造等工業轉移到后起工業城市,把深圳產業重心放在了發展高科技產業上,這符合城市經濟中心區的發展規律,也讓華強北把握住了發展方向。
“一開始,上步工業區集中了深圳主要的電子工業企業,但還沒有華強北這一概念?!睋钲谑腥A強電子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向彥莉回憶,華強北是由始建于1982年的上步工業區改造而來,當時深圳特區成立不久,城區面積很小,上步工業區相當于市郊。這是深圳產業結構的形成期,原電子工業部、兵器部、航空局、廣東省電子局等單位在這里成立了華強、賽格、愛華、京華、中電等一系列電子工業企業。
隨著企業自身發展需要擴大規模,加上政府調整產業結構,簡單加工型企業外遷,上步工業區廠房空置出來。為了解決廠房閑置和就業問題,同時便于服務集中在這里的幾大電子工業企業,1988年成立了中國首家電子配套市場——深圳賽格電子配套市場?!爱敃r僅僅是配套服務,起到拾遺補缺的作用,比如電子企業需要某些配置,而自身庫存不足就來市場里淘貨。沒想到配套市場起來以后很紅火?!毕驈├蛘f,當時由來自深圳本地和內地的160多家廠商以及10家港商以自營自銷、聯營代銷的方式經營,形成了華強北的雛形。
此后,華強北的電子市場一路向好。1995年深圳國際電子城專業市場開業,1997年萬商電器城、大百匯商業城開業,1998年華強電子世界開業,華強北逐步由工向商轉移,成為中國最大最集群的電子產品商貿中心。
1998年華強電子世界成立時,市場面積只有6000平方米,商戶約600家,很多商鋪面積只有小小的幾平方米。向彥莉用“一鋪難求、皇帝女兒不愁嫁”這樣的詞來形容這段輝煌的歷史,“我們只需把場地分割成一塊一塊出租,粗放管理,談不上有序引導??蜕虂磉@里租鋪也是看上貨走得快,有錢可賺。我們也覺得擁有一塊風水寶地,要充分利用?!笔旰?,華強電子世界的市場經營面積是創建之初的20多倍,經營范圍涵蓋所有基礎電子元器件、品牌電腦、IT數碼產品,經營商戶近4000家。
為什么發展這么火?向彥莉表示“趕上了好時機?!痹谥袊母镩_放的熱潮中,電子行業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1988年4月7日電子工業部發布的數字顯示,深圳當時電子產品出口產值7.79億元,占全國電子產品出口總額的21.48%,名列全國各城市之首。一大批專注于移動通信、數碼電子等方面的高新科技企業崛起,時年11月15日,法國湯姆公司與深圳美芝公司合資建立的深圳電子工業美芝制造廠開業,這是首家法國企業投資深圳。1989年中國長城計算機深圳公司以2.08億元產值居全國計算機行業之首,產量和出口指標在全國遙遙領先。1989年12月29日,投資1.2億美元的深圳“現代”彩管工程正式投產,這是當時深圳市最大的工業投產項目,年產彩管60萬只(21英寸)。而到1997年,深圳市政府確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發展目標,計劃建成國內一流、國際上有影響的高新技術園區,產業規劃重點是發展電子信息、生物工程、光機電一體化等產業,其中電子信息產業成為重點支柱產業。
深圳電子行業的快速發展給華強北電子市場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并逐步形成交叉經營的五大市場:以華強電子世界、賽格電子市場為代表的綜合性電子市場,涵蓋所有電子元器件、IT和數碼、手機通訊和其它外圍電子產品;以賽博數碼城為代表的IT和數碼市場;以都會100、新亞洲為代表的元器件市場;以遠望、龍勝、通天地等為代表的手機通訊市場以及國美、蘇寧、順電等家電連鎖店,成為了中國著名的電子一條街,中國規模最大、產品種類最齊全的綜合電子專業交易市場。
服務-產品 軟硬合璧
華強北電子市場外向依存度高,經營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比較直接,因此國際金融危機從金融層面向全球擴散,沖擊世界消費進而影響到中國制造業的過程中,華強北自然難以幸免,2008年初,市場寒流導致實力較小的商家紛紛低價出貨收攤,配件、電腦、手機等產品掀起降價狂潮,行業大洗牌到來。
以華強電子世界為例,國際金融危機前市場經營穩定,元器件市場保持100%的出租率。但危機出現市場即刻受到沖擊,多年保持100%出租率的記錄在2008年底被打破,2009年初曾降到89%。
“當時就考慮到不能再簡單出租了,要有戰略布局?!毕驈├蛘f,華強電子世界開始考慮轉變經營方式,當時做了諸多探討和設想,并走出去開展市場調研。
在調研中,日本秋葉原電子街的發展模式引起他們的關注。秋葉原以銷售收音機零件為該街發展的開端,后來店鋪開始銷售家用電器,漸漸發展成世界上最大的電器街,目前已由銷售家用電器為主轉變為以銷售IT產品為主。強大的產品渠道和一站式購物理念讓這里成為全球電子產品到貨最迅速的地方之一,諸多新奇產品往往最先在秋葉原出現,被稱為“讓IT和數碼玩家瘋狂的消費樂園?!?/span>
“秋葉原電子街由大排檔式的低端店鋪走向規?;叨嘶碾娖饕粭l街,這給我們很大的啟發,華強北也要逐步向這種模式轉變。” 向彥莉說,當時華強北的百貨業、家電賣場、電子元器件配套市場已經在做這樣的轉變,后來新的華強廣場就打造成了以數碼產品,手機通訊和電子元器件、IT配件為主的綜合市場。
向彥莉告訴記者,“更大的變化在于,‘皇帝女兒不愁嫁’的狀態完全不存在了,開始主動思考如何把客戶留下來,如何讓他們獲得更多財富,如何提供可增殖的高端服務?!辈辉偈呛唵蔚馁u產品,而是提供綜合服務解決方案,具體體現在搭建網絡交易平臺、提供物流供應鏈配套服務、打造LED交易中心等行動上。
2002年華強電子網建成,最初網絡會員主要是實體市場小商戶,現在日均訪問量已達50萬人次,注冊會員40萬家左右,線上和線下交易量在百億元以上,相當于再造一個“網上華強北”。另外,一家物流供應鏈公司誕生,專門提供配套物流服務,逐步形成產業鏈。
2010年,深圳LED國際采購交易中心開業,成為國內功能最全的產品交易中心,以及技術轉化、產品品牌、行業數據發布的高端服務市場。向彥莉說,“入駐LED交易中心,對企業來說是花最少錢展示自身產品的場所。中心不僅提供宣傳策劃活動,還組織企業到其他市場觀摩交流,提供業務知識、網上商業信息,在線交易技能培訓等。”
業內人士將深圳LED國際采購交易中心落戶華強北稱為“產業發展的戰略選擇”。華強北已成為國際性的電子市場品牌,影響力巨大,深圳LED交易中心的落戶可以吸引國內外實力雄厚的商家和品牌快速聚集;同時也填補了華強北的市場空白,對促進華強北電子市場的高端快速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以電子專業市場為主體的華強北商業圈,在1.45平方公里范圍內,日客流量約60萬人次,創造了國內同類市場四個全國第一:銷售額第一、電子專業市場經營面積第一、經營電子產品種類第一、商業覆蓋率第一。
產業升級啟動發展“新引擎”
華強北電子市場的發展,得益于深圳改革開放后經濟快速發展,特別是電子工業的發展。反過來,華強北電子市場的大力發展也有力推動了深圳、珠三角地區乃至國內電子工業的發展。
深圳市和福田區兩級政府的支持表現在,從1998年開始兩級政府共同投資4500萬元對華強北商業區進行首期改造,12個改造項目于1999年10月全面竣工。2006年,深圳市政府又進行“華強北換裝”工程,將整個華強北商業街的外觀進行升級改造。這種由政府推動的環境改善帶動國內外商家不斷進駐華強北,而業態的豐富也讓更多的消費群體聚集。
從深圳市國土規劃局公布的華強北電子商圈未來發展規劃看,華強北將改變目前以一條街道為主的現狀,形成“三橫四縱”的交通和商業網絡布局,形成商業街區煥發內街活力。其中“三橫”是指振興路、振華路、振中路,“四縱”是指中航路、華強路、華發路和燕南路。
而“華強北•中國電子市場價格指數”作為華強北電子商務的又一支撐體系,自2007年10月對外發布以來,成為反映華強北電子元器件和電子產品交易綜合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成為國際跨國公司采購的風向標和晴雨表。
該指數由一個綜合指數、四個板塊指數和50項分類產品指數組成,主要包括電子元器件、手機、數碼產品和IT產品等。而其背后依托的,正是中國最大的電子交易市場華強北電子商圈,這里不僅有賽格、華強、新亞洲、遠望數碼、都會、賽博等20多個電子專業市場,年營業額超600億元,同時也是深圳高科技企業的溫床。
深圳市社科院城市營運中心主任高海燕認為,“華強北•中國電子市場價格指數”將成為深圳市不可復制的特色城市名片,并將由此帶動華強北市場向高端集聚、產業向高端升級,引領深圳市新一輪的經濟增長高潮。
來源:中國日報深圳記者站(記者 陳虹 實習記者 樂粼)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