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辭職投身沐足業
“在東莞,多數酒店都有規模氣派的沐足部,還有眾多專業的大型沐足閣,規模從員工幾十名到幾百名都有。算起來,在東莞,至少也有十來萬名沐足師吧!”談到東莞沐足師的現象,東莞某酒店業沐足部經理高先生分析說。他的理論是,在東莞沐足機構過千家,大的沐足城員工就有幾百人。
“沐足師的工作沒有工廠那么辛苦,工作環境有空調,整個上午是休息時間,每天上班也就是八個小時左右。”在南城的鄉村沐足閣上班的男技師小張告訴記者說,他所了解的同鄉或者工友們,只要到了沐足閣或者酒店上班后,沒有一個愿意再回到工廠去。
小張告訴記者,他在沐足閣干得比較開心,干脆把原來工廠的五個工友也介紹過來,一男四女全部都在這里上班。“沒有客人的時候可以看書,聽音樂、看電視。”
記者了解到,目前,在東莞有著上千家沐足閣,正如阿芳等人所言,沐足師基本上都是從工廠的流水線轉行而來。因為沒有人愿意一出家門就直奔沐足師這個職業,畢竟聽上去沒有工廠這么嚴肅和正規。但是,當工廠的生活令他們迷茫時,在沒有更多的選擇下,沐足師是一個最為適合的職業。“我們一般都是初中、高中畢業生,除了工廠,輕松一些的工作只有服務員、沐足師這些職業。而沐足師的市場需求量最大。”
鄉村沐足閣管理人員張小姐說,新員工只要培訓幾天就可以為客人工作,這些技師絕大部分都是“80后”,他們思想觀念開放,只要是在時間上、生活上沒有過多的約束,他們非常愿意來沐足閣工作。
企業: 工資上調了30% 管理也要跟上
實際上,工廠女工出走轉行做沐足技師的原因,低工資是其中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記者采訪的工廠卻始終認為,管理才是重中之重。
進入6月,到美商新力鞋業有限公司找工的人在增多,總經理室的劉輝雖嘆著空調但仍是心急火燎:“人是多了一點,但是還遠遠達不到我們的要求。”他對求職者許諾,接下來將上調工資。“我們這幾個月來已經連續在上調工資了。”劉輝說,“現在我們工人的平均工資在2000元左右,和年初比已經上調了30%,感覺壓力很明顯,但是不上調工資根本就招不到人啊”。
劉輝有些焦慮,“工資上調了確實能招到工人,不過工資上調過高,就不能賺錢了,不能賺錢就不敢接單了。工資拉高了,工廠卻被拉倒了,這樣的局面誰也不愿意看到”。“作為加工企業而言已經明顯感覺到了壓力。現在應對的辦法就是管理要跟上,效率要提高”。
在大嶺山臺升家具制造有限公司的鄒先生感受到了“漲薪”的好處,從5月1日開始,東莞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調整以后第一次領到了工資,發現“普通員工的月薪以前是1600~1700元左右,現在有2400~2500元左右,大家也樂意加班”。在他看來,“以現在的生活水平,節約一點自己做飯,一個月也能存1700元左右。”
而在石碣一家電子廠的女工張云芳則希望少加點班,多組織她們進行一些職業培訓。“不學習,我們遲早會被淘汰的。”
政府: 絕大多數企業都上調了工資
東莞市人力資源局剛結束了企業執行新最低工資標準情況的檢查。雖然“檢查結果還在匯總”,但人力資源局相關負責人稱,目前絕大部分企業均執行了最低工資新標準,部分大型企業甚至自定更高的標準。
新標準執行以來,執法部門只收到40多個咨詢、投訴電話,人資局相關負責人稱此次檢查的結果令他們意外,絕大多數的企業都執行了新標而且很多都是“超標”執行。據分析,這和勞動力轉向內地以及長三角等導致東莞企業面臨招工難有關。同時新生代的農民工所受的教育和心態都和父輩不同,他們更喜歡自由和享受,沒有良好的待遇很難吸引員工。
東莞各企業面對招工的難題紛紛打出了漲薪牌,實際情況如何?來自智通人才市場的數據顯示,“今年企業薪酬上調了大約10%~20%,主要集中在春季調薪,調薪對象主要集中在普工以及技工等核心崗位為多”,厚街勞務大市場發現上調的幅度為20%左右,而匯安人力調查顯示“普工的薪資上調了30%,高級技術管理工種上調薪資更高”。也就是說到現在為止企業上調的幅度集中在10%~30%的幅度內。
對于接下來的走勢,智通等多家才市觀點類似,如果下半年市場大環境向好、企業運營良好的話,“初步預計明年有望還會出現調薪狀況”。
專業人士: 企業應更加尊重員工個性
企業面對目前特別高的人員流失率應該怎么辦?厚街勞務大市場營銷總監黃京認為,現在“東莞不少企業管理模式有些脫節了”。
“60年代到80年代,這一套比較實用,但是現在還采取舊的模式就落后了,現在的年輕生產線工人會覺得企業這一套太無趣了。因此企業的管理應該是趨于尊重員工的個性,建立完善的企業文化”。
現在流動量主要集中在“85后”這批人。“他們好動追求個性,工資反而不是放在第一位”,黃京說,企業必須在這方面下工夫,“讓他們感到開心。”
而對于“75”~“85”這批人,他們往往處于管理層,相對較穩定,即使不是管理層的也因為環境熟悉跳槽的人不多。“當然也有一些因為收入等原因選擇跳槽,企業在這個時候就應該注意這個年齡階段的員工渴求的是有一個上升的通道,如果有上升的空間,流動性就不會高。企業應該圍繞上升空間做文章”。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