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船舶出口工作會議在南通召開。會議由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主辦、江蘇南通市商務局協辦。商務部、工信部領導及機電、航運及金融界專家就當前我國進出口形勢與政策、當前我國船舶工業形勢與政策、國際航運和船舶市場形勢、2010年人民幣匯改分析、中長期船舶融資保險等向與會代表作了詳盡的解析與指導。
專家們分析,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國船舶工業造成了極大的壓力,“交船難、接單難和融資難”等難題困擾了整個船舶界。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障和促進船舶工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國務院及時出臺《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出臺一系列政策;商務部及工信部也及時調整部署了一系列有力保障措施,使我國的船舶工業雖在承接新船舶訂單同比下降55%的情況下,主要經濟指標仍保持繼續增長,造船完工量達到424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了47%,承接新船舶訂單2600萬載重噸,手持船舶訂單量18817萬載重噸。船舶產品進出口貿易繼續保持較高水平增長,創造了出口近284億美元的歷史新高。
2010年,國際金融危機尚未結束,國內外經濟形勢發展仍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會議提出,今年的主要工作是要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提高船舶出口產品的市場份額和國際競爭力,保證手持訂單的交付率,爭取新訂單的承接率及不斷增加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船舶的出口。統計數據表明,截止今年5月份,我國船舶產品出口160.35億美元,占全國機電產品出口額的21.09%,出口同比增長53.29%,預計到6月底,船舶出口可能達到185億美元左右,將有較大幅度的同比增長。
南通市副市長沈振新到會致辭并介紹了南通船舶工業的發展情況。截止5月份,南通現有海洋工程與船舶工業企業數548家,2009年,完成總產值922億元,占全市規模工業15%;全市造船完工量567萬載重噸、海洋工程及特種船舶完工量253萬綜合噸,分別增長了95%和361%;造船完工量占全國的13%;造船總量占全國的14%。南通的海洋工程產品占到整個中國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覆蓋了從近海到深海的各類裝備,鉆井儲油平臺、風車安裝船、起重鋪管船、海工輔助船等,并已經完全具備了總承包、總集成能力。
來源:中國日報江蘇記者站 記者 丁從容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