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
回顧紫金礦業發生環境污染事故的這幾天,這樣的回避和閃躲公眾并不陌生。7月12號,福建省環保廳通報稱,紫金礦業集團公司旗下的紫金山銅礦濕法廠污水池發生泄漏,污染了汀江,部分江段出現死魚。很快人們發現,這起污染事件實際發生在更早的7月3號。
從發生污染到對外公布,整整經歷了9天時間。截止7月13號,這一事故已導致當地棉花灘庫區死魚和魚中毒約達378萬斤。最后,7月15號深夜,奔赴上杭縣的記者們參加了一個閃電式的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上杭縣的副縣長宣布處理結果,責令企業停產整頓,嚴肅追究責任。整個發布會只進行了大約15分鐘,并且未設置提問環節。
新聞發布會結束后不到24小時,紫金礦業3號應急中轉污水池發生泄漏。初步估算,此次泄漏污水約500立方米。對于此這次的泄漏原因,無論是上杭縣還是企業,均選擇了沉默。
主持人:
企業是在事發之后的9天才對外公布,原因是為了維穩。那現在問題是,是馬上就公布能夠維穩,還是說9天之后才能維穩?
白巖松(評論員):
其實我覺得恰恰相反,因為在這樣的一個涉及到公共利益的事件的時候,越早透明,其實越是穩定的真正來源。反而大家人心是亂的,而且會去猜測,會去質疑,會去想象,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反而會在民眾當中引起更大的恐慌。比如就說現在,為什么當地的官員都不斷地,甚至都播出專門的新聞,官員都在喝自來水,也就是說用這種方式告訴老百姓,自來水沒問題。但是老百姓卻依然用買桶裝水的方式來表達著對政府這樣的公關是一種不信任。這里的確又存在一個問題,為什么6月份的時候有六價鉻這樣一個指標,因為六價鉻是有毒的物質,如果要是吸入,或者是滲進去,或者是喝進去,都會對人體造成問題。但是為什么在7月3號事件之后它又沒了,那么你就不能阻攔住人們這種想象的空間。
我覺得不妨舉一個例子,為什么說透明應該是穩定的最重要的一個基礎呢?幾年前的時候大家印象很深,吉林市發生了化學污染事件,把整個松花江給污染了。然后松花江被污染的水流到哈爾濱的時候,哈爾濱也知道這個水不能用,于是它對公眾撒了個謊,說我們要停水四天,因為管道老化要維修。但是在單位里頭內部通知卻告訴大家,水被污染了,吉化導致的,因此要停四天水。于是人心皇皇,老百姓上街采購,甚至連啤酒都給買沒了。你就想象一下吧。一天之后覺得這事不對,不能再撒謊了,然后把真相告訴給了老百姓,結果很快地平息下來。也不會再出現搶購的事件。
我覺得紫金礦業也應該選擇用透明的方式,不管是之前9天才說真實的消息,當然它是錯的,因為它違法,我們的《證券法》里頭明確地規定,作為一個上市公司,出現類似事件的時候,兩天之內就要通報給股民,因為股民要蒙受多少損失。另一方面,我覺得從自來水的問題也再次顯現出了,應該給大家更透明的一個答案。
主持人:
你看從企業的表態里面,似乎它在替政府來承擔所謂維穩的責任。但是它這么做,9天之后才公布事實到底是怎么回事,反而把政府給折進去了。因為連老百姓都不再信任,你怎么表態我都不信任你了。
白巖松:
對,所以說它是用什么投票的問題,人家是在用買桶裝水的方式來進行投票,所以在出現類似的事情的時候,不管你說出什么樣的理由,它都站不住腳。
剛才短片中有一句話不知道大家記沒記得,當記者問關于六價鉻的數據,結果對方說,這個不方便告訴你,這是機密。不對,自來水涉及到千家萬戶的,如果你要沒問題,為什么不公布呢?因此大家就會有這種想象,我當然希望沒問題,因為官員喝自來水,他也是人。如果真有問題的話,也會對身體造成損傷,所以盡早地趕緊恢復,甚至請第三者介入。如果大家對當地不太信任了,那么福建省,或者說國家環保局來對它的水質進行監測,給大家一個答案,這個時候老百姓就會再次用喝自來水的方式來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