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索擴大基層民主、提升村級黨組織號召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的新路子,營造良好的選人風氣,建立健全干部選拔任用的科學機制,今年年初,江蘇盱眙縣以鮑集鎮和河橋鎮兩個鄉鎮作為試點開展“公推公選”鄉鎮村級黨組織書記工作。這為全市2010年即將開展的以村級黨組織書記公推公選為重點的村級黨組織換屆選舉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半年過去了,當記者再次走進這兩個鄉鎮,看到的是一棟棟拔地而起的精美居民樓,聽到的是村民們滔滔不絕的稱贊聲。到底“公推公選”考出來的書記為老百姓做了什么呢?
“考來的新書記,給村里帶來了福音,我們也有了盼頭!”剛走進鮑集鎮河崗村村頭時,一位村民熱情地對記者說。幾年前的河崗村還是一個集體經濟比較薄弱,整體生活環境秩序有點混亂的“困難村”、“后進村”。俗話說,“套子里的老大難啊!”“以前的河崗,隨處都能看到破房子,滿地的垃圾都發臭了……”聽著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的描述,記者還是被眼前欣欣向榮的河崗給怔住了,到底是什么讓過去的河崗重新“活”起來的呢?帶著這個疑問,記者驅車來到村里新建的小區,見到了一位皮膚黝黑的中年男人,他個子不高,但是很踏實忠厚的樣子,來人就是河崗村年初通過“公推公選”的村級黨組織書記李明朝同志。
一路上他微笑著帶我們穿街過巷來到一個個嶄露頭角的創業點,我們來到曾經一所廢棄了的中心小學,成群的肉雞在綠草茵茵的地上到處奔跑,歡快鳴叫。李明朝告訴記者,這是一處農民返鄉創業點,它不但帶動了周邊老百姓的用工,還實現了他們在家就能賺錢的夢想。
河崗村去年的集體經濟在5萬元左右,李明朝書記信心百倍地對記者說,今年我們村的集體經濟一定會突破5萬元!如此的決心和魄力是一位來源于百姓中間的干部內心的聲音,他還躊躇滿志地向來訪者道出了他的一系列帶領該村發展的新路子,“我們村將乘著‘百日競賽’的東風,書記帶頭走出去招大商,招好商,確保把項目留下來落地生根,現有24畝的空閑地前不久被某地客商看中將投資新建公墓和一系列的標準化廠房,這將會是一項民心工程,”李明朝書記說。
“李書記是從百姓中間走出去的,是我們自己選出來的,我們相信他!”村民王某用樸實的語言告訴記者。
下午我們來到了河橋鎮的河橋居委會,一棟棟整齊的居民房和整潔的小區設施環境,這一切都在向來訪者展示著如今不一樣的河橋,占地460平方米的在建村部活動中心,正在緊張而有序地施工進行著,這一項目的順利建成又將會是亮點工程,是一項為民做實事的工程。閔星同樣是該鎮今年年初通過“公推公選”考出來的書記,半年來,他帶領村民們把老供銷社翻新改建為大型的農貿市場,方便了村民們的日常生活,提高了小區的生活品味。
閔星還向記者設想了一下他的下半年的計劃,一大片的菊花種植產業將會進一步帶動周邊村民的經濟發展,帶動農民致富。
當記者問到在這半年的工作期間有沒有受到什么挫折時,閔星憨厚地笑笑,打開了話匣子:“村民們不理解是肯定會發生的,但是我有我的方法,細心做好溝通交流,遇事情要將心比心地來處理,我相信沒有哪個村民會走極端的,畢竟人心都是肉長的?。 ?/p>
采訪手記:鮑集鎮和河橋鎮黨委試點公推公選選出的兩個“后進村”黨組織書記的成功實踐表明,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的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抓好了村級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就抓住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牛鼻子”。選配村級黨組織的“帶頭人”,關鍵在于贏得基層黨員和群眾的廣泛支持,前提必須還要做到民主公開。這一長效機制將作為鞏固選拔優秀干部領導的重要內容,重在打造一支政治可靠、富有實力、充滿活力、極具競爭力的基層黨員干部隊伍,筑牢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來源:中國日報江蘇記者站:蔣愛中 通訊員:高玉飛 劉曉慶 許組組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