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指出,自1995年以來,我國加碘鹽企業經過多次技術改造和工藝改進,食鹽的碘含量和均勻度都有了明顯提高,在生產、流通等環節中損失量大大減少,從而保證了鹽中碘含量的穩定,這也為這次食鹽中碘含量的適度下調奠定了基礎。
據預測,這次調整執行后,人群尿碘有可能從246微克/升下降到200微克/升左右。
食鹽補碘將邁上“因地制宜”之路
根據《食用鹽碘含量(征求意見稿)》,全國將不再統一碘鹽濃度,各地可在規定的范圍,選擇適合本地情況的碘含量的平均水平。這意味著我國食鹽補碘將走向“因地制宜”。
目前,我國實行統一的碘鹽濃度,均值為35毫克/千克。陳祖培指出,全國各地飲食習慣差異大,鹽的攝入量不一樣,如上海居民每天攝入鹽在5至8克,而黑龍江則可能達到10多克,這樣實行統一的碘鹽濃度確實不合適。另外,監測數據也表明,全國各地尿碘水平不一樣,有高有低,用統一的標準進行調整難度較大。因此,這次的標準將給地方“因地制宜”設定碘鹽濃度的權力。
“制定食鹽中的碘含量標準,要綜合考慮人體需要量、膳食結構以及食鹽生產流通過程中的碘流失等情況。”陳祖培說,取消統一碘鹽濃度標準是“科學補碘”的體現。
食鹽碘含量的調整還會繼續
“食鹽碘含量的動態調整是正常的。”陳祖培說,多年來,我國已對食鹽碘含量進行過三次調整,這次將是第四次調整,以后再進行調整依然還有可能,但是每次調整都要基于全國的監測數據。
第一次調整是1996年。1995年全國碘營養監測發現,由于對食鹽中碘含量沒有規定上限值,導致部分地區的鹽碘含量過高,有的高達100毫克/公斤。為此,1996年就規定碘含量的上限值不得超過60毫克/公斤。
第二次調整在1997年。1997年全國碘營養監測結果顯示:兒童尿碘水平為330微克/升,提示兒童尿碘水平大幅升高,這是由于向重點人群濫補碘(亂用加碘保健品和碘油丸)所致。衛生部及時要求碘鹽覆蓋率已經大幅度提高的多數地區,停止碘油丸的投服,同時提出“科學補碘”的原則和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