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2時至8時,通化市集中普降大到暴雨,當地通往凈水廠的4條自來水輸水管線全部被洪水沖斷,市區30萬人面臨吃水難。
災害發生后,通化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親臨現場指揮搶修,施工人員日夜奮戰在現場。
記者在現場看到,原來的4條供水管線,都被洪水沖斷。為爭時間搶速度,市里決定架設臨時管線。通化市公用事業局局長汪潤民在施工現場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市里調集了300多人,300多機械車輛,24小時一分鐘沒有停息的進行搶修。現在正在架設大約300延長米的臨時管線,這樣可以爭取在最短時間實現供水。
由于哈尼河上150米長的自來水大橋的引橋被沖毀,機械設備和施工材料無法進入施工現場,給施工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經過日夜搶修,這條唯一的通道已于1日下午17:00通車,目前已經開始鋪設供水管線。
為了解決居民臨時吃水問題,通化市委市政府專門召開會議,要求相關部門積極組織貨源,保證市場的瓶裝水和桶裝水的供應。為保證價格的穩定,政府價格主管部門進一步加大了市場監督力度,對礦泉水等飲用水、部分食品實行了價格干預;通化市政府表示,對哄抬物價的行為,一旦發現,該處理的處理,該處罰的處罰。
對居民非飲用水,通化市政府調動市區所有的罐車為居民送水。目前通化市每天出動消防官兵260多人,車輛25臺,每臺車上都貼有非飲用水供水車的專用標識。送水車從早上5:00——晚21:00時實行循環送水,累計每天180臺次,送水1700多噸。同時由團市委先期組織300名志愿者深入到居民區,為老弱病殘、行動不便的居民提供上門送水服務;市區自備水源的單位一律對社會免費開放;在市區增設臨時公廁,機關、學校、企業事業單位的公廁一律向社會開放。
來源:中國日報吉林記者站(記者:丁陸陽)編輯:楊鑫